济南千佛山文昌阁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原址在千佛山的历山院南侧,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毁。二〇〇四年,在东岭重新选址复建,重修后的文昌阁前武后文。 二〇〇五年新建的文昌阁落成,立碑以记其事,碑文《重修文昌阁记》由济南著名书法家王仲武撰文并书丹。

碑文:
文昌阁者,文昌帝君司文布教之殿堂也。帝君之称封自元代,而文昌之名始见于史记之天官书中。神州立国,以文敷教贵昌,自轩辕制定文字,其道乃光,用是载体。以致东方之文明其来尚矣,远古文献之不足无论已。自尧舜以降始有典册可稽,受命于文祖敛明文思在禹谟则曰禹敷文命布于四海,是以古先圣王之名治,其命惟崇,其敷惟广,于此二典可以概之矣。我国取士以文,由来朝廷设有专职,在汉有贤良方正之举,唐宋则开科取士之道留用昌明治理也,故为国者崇其职司,尊其名位,崇尊至于其极则神之灵之矣。盖其初,由于佐治所需,亦势所必然者。纵观往古设教,重天人合一之说,汉张衡天体学家之流于其所著《灵宪算纲》中载:众星列布,体生于地,精成乎天,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司马迁古之博学君子也,于《史记》之天官书中言:北斗七星居中央是谓天枢,天枢主文运者也,斗魁戴匡六星为文昌宫,文昌之名始见于此。盖古之为国者,设有益之教,树策勉之职,藉神祇以佐治,俾庶众之景砺之所归也。故文昌阁之建遍乎郡县,济南历山原有文昌祠宇之设,惟以地僻狭隘,年久失修,渐就倾圮。当今盛世,百废俱兴,尤关祖国文教之古迹更属先务之列,乃于公元两千又四年秋,择东岭开阔之地重建新宫,更在曲垣回廊之间环刻名家诗词书法于其上,蔚成历山又一文化景观,河杰构也,今当落成,爰坐记以志盛况云。
公元两千又五年岁在乙酉,王仲武文并书,时年八十又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