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真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写……去熟悉的漫画店买书,问老板《世说新语2》到没到,老板说没有,于是我开始在书堆里淘金。店里没人,老板突然问:“夏达怎么又有抄袭事件了?这次闹的好大啊?”我以为自己听错了,因为这阵子热闹的似乎是姚非拉师徒而不是夏达啊。而且,自春晚后她躲了一年,力求低调,而江湖上也没闹出过新的抄袭事件。我就问老板是怎么知道的。老板说:“过年时,几个小姑娘来书店买书,本来她们都是追着子不语长歌行买的,但这次她们好像很火大,说夏达原来是抄袭的,太失望了,表示再不买她的书了。”
我连忙问:“她们有说是什么抄袭啊?最近的?有具体说嘛?”
老板回答:“具体记不得了,反正几个小丫头很激动,哦,好像说是网上看到的,都有。”
晚上回家,我就无聊地在百度搜了一下,乖乖,还真是有系统有条理有索引啊,而且特别好找!一点就是一堆,分舵地址交代的特别清楚,最多2下,就能找到总部!分舵分布在各个论坛,贴吧,还有微博。对我这种很少用搜索引擎的人来说,这是个奇迹,我记得自己有一次上网搜一本书……回忆太痛苦跳过吧,反正就是翻了90多页换了好多词都没找到。
我打开网页,开始系统的补课,看到那些圈圈叉叉对比图引用图翻转图原图……真是心胆欲裂。我把自己调成客观模式,假设自己不认识夏达,来看这一堆帖子,作为一个漫画人,我会怎么判断这事。结果是,我有80%的概率会相信。于是我开始理解那几个抱着漫画长大的小姑娘,我开始觉得有必要说点什么。几年前去杭州拜访夏天岛时,还为此劝过夏达,我觉得那些非议不用多理论,不用在乎,清者自清……几年过去了,我却觉得,这世界本身就是个荒诞的奇幻故事(尤其是看完那些回复的帖子),哪里会有清者自清啊。
我写这篇博文,是想理智的探讨一下我所理解的漫画。我不想掀起什么新的骂战,或是去洗白什么。这片博文,我只想写给那些多年来看塔希里亚的读者们,至少,我想让你们了解。
我妈妈是画工笔花鸟的人,她没名气,但我称她画家,在童年记忆里,每次去她办公室,她都在努力画画,她是我一生的榜样。我不认为她的作品比那些有名气的大师差,现在也不。
她喜欢画花,画猫,画鸟和很多小动物,小时候没零花钱,讨好老妈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收集所有有可爱猫咪的贴纸海报明星片,给她当素材。她的工笔猫基本是照着猫咪的照片画的,画多了,对猫的身体结构和五官就有了深刻的理解,动态把握起来也不会走形。画工笔处理毛发是个很要命的问题,因为毛要一笔笔画,最后归于一个整体,才能算成功。但是如果照着照片画毛,那就完蛋了,练习中老妈学会了如何概括地表现毛发。这么说吧,她照着照片上的猫画画,画完那只猫就完全是她的风格了,具备她画的动物的特色。画了近二十年,我妈妈可以自己凭空用写意的笔法快速画一只动态的猫,但是要画大画,她还是习惯有所参照,这样会画的更好。然后是花鸟,因为鸟没法去写生,所以只能临摹图谱上的鸟和画册上的鸟,有人觉得鸟那么简单,完全可以凭空画吧,如果是q版的,我可以办到,但如果是工笔画,那种有动态的花鸟工笔,你可以试试,光两条鸟腿怎么摆放,就够你受的。花相对来说简单些,我妈妈经常看到漂亮的花就写生下来,以备将来创作用。当然,刚开始还是照着名家的白描花卉图画的,包括树枝,竹叶,假山,甚至是小昆虫的图。有人觉的画花很容易,是啊,动画片里的七色花,七片花瓣,多容易啊。可实际上,花的种类繁多,每朵花的花瓣结构都不一样,但又有自己的规律。我小时候画过,想死的心都有,太麻烦了!别说让我自己想象着去画,就是照着画,贴上面描,都很麻烦。反正我那时对画工笔起了很大的抵触情绪。我妈妈是真的爱画画,她就按自己步骤,自己学着画。到我大学时,和她一起去公园,我发现她可以任意的叫出花鸟的名字,她可以拿出一本子用很快的速度画下一朵美丽的花,然后喜滋滋地说,拿回去当资料。按我现在的水平,你让我画一个人的素描很容易,但要我去写生一朵漂亮的花,我会抓狂,不是不行,而是很痛苦,我研究过老妈为什么能画的那么快,她不是单纯的当照相机,而是按自己的解构能力概括能力把花朵画下来,我觉得这就是艺术功底,这就是功夫。我老妈的那些花鸟猫咪作品中,经常有相似的石头相似的花形和猫。因为都是用自己的素材艺术重组后画出的作品,她也一直在研究,如何编排才是最美的。其他一些画老虎画鹰的大师,也是一样的,不画照片,不画前人的作品,怎么办?你不多画,多想,怎么能把握到动态和结构。Q版看多了,你们可能以为画人画动物差不多,其实画人相对容易的多,因为我们整天都接触,画的也最多,稍有画的不对,你就能看出来,但是动物正相反,有时候你累了半天画好了,过几天一看,怎么都不像那动物啊。所以有参照物有参照图,画起来才有底气,这种参照就是一种艺术再创作。所以,有些特别高标准的作者,即使他们自己能凭空画,也依然会找参照,比如照片,然后照着画下来,力求精准。一个好的作者,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把参照物画出自己的风格,更可以积累经验。你如果想成为某个领域的大师,就必须不停地临摹不停地思考,最后形成自己的画风。我说的很容易,我老妈算是才女,练到收放自如,信手拈来的地步,大概是20年吧。当然,如果她不生我,不工作,专心研究画画,我觉得10年可能也够了。不过如果你要让我老妈去凭空画一头老虎,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十有八九会像猫。客观的说,每个艺术大师画他们拿手的动物时,最好的永远是那几个特定的姿势。我看了夏达照着工笔大师的老虎图画的虎灵,她没有拷贝,自己画了一遍,还按照剧情改了头扭动的姿势。我相信那位大师的回复里也写的很清楚了。只不过,你看过有那张工笔或是写意画里,有人会特别加个批注,说这个姿态是参照了某某的……我反正没看到过。修改了姿势,重新画了,我觉得最多也是参照。照着照片画花朵,画树枝,然后按自己的构图,重组画面,我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可能你会觉得这么说有点无耻,但我就是这么想,也不觉得有愧。即使两人画同一张图,也是有高低之分的。画出自己的风格,才是王道。
成田美明子画《双星记》和《亚历山大》,主人公是模特,照着时尚设计海报画了多少背景啊,照着时尚杂志画了多少温馨的室内场景。她要画篮球情景,去nba看比赛,结果迷上了巴克利,她在单行本后面写“他笑起来好可爱哦!”,于是照着他的脸画了一个黑人角色——也因为那样,那两本成了我买的一套少女漫画。我上班那阵子,和林政德大师共事过,他当时在画《鹿鼎记》,他的助理团队维持在20人左右。为了画鹿鼎记,他用了一年时间,去故宫搜集资料,甚至还花钱买了一套宫装。正式连载时,所有的紫禁城都是照着写实资料图鉴上画的,大到城门,小到宫女身上的簪子,每个官员身上袍子顶戴,都必须一丝不苟的复制图鉴资料。你觉得吃惊?小意思。鹿鼎记的每一个动作几乎都是由真人穿上戏服表演出来的,然后用dv拍下,让主助理照着画,每一个动作都必须有照片做参考。分工很明确,过程很繁琐,最后改编合同到期,漫画腰斩。在杭州工作室里,最让我嫉妒的是,画长歌行期间,夏达画了太多的马,以至于她现在画马可以随心所欲的设计动作,我不擅长画马,只能画站着的,所以到现在有些关于骑兵的故事,始终没法动笔。联系不够啊!
《子不语》封面上的花,我看了放大的原图,很明显花瓣是用笔触“摆”画出来的,夏达画的太认真了,那么小的花都画那么细,于是缩小放到封面上,就真的和照片一样了。如果你觉得人家那么红,就该有本事自己凭空去画一朵“简单”的花,那我只能说,不是我小看夏达,给她几年时间,不画人物不画漫画专心画花鸟,才有可能。至于我自己,我画了好多年迈克的漫画,天天和它同居,我也只能凭空画q版的猫,你要我画复杂的动作或是角度,我只能说抱歉。我给猫俱的姐妹们画他们家里猫的故事时,也必须让她们把宝贝的照片整理给我,然后照着画,当然,我画完,在漫画上出现的就是漫画的猫了。我想起自己从初中到大学投稿的作品,复杂一点的人物和打斗场面都是参照成功漫画的画面画的,有时包括构图,分镜,我画了十多年,回头翻那些作品,我都能报出相关的作品名字,呵呵呵,没什么脸红的,我这种天赋,就是这么出道的。从很多自己喜欢的作品里找到适合自己的表现手法,然后培养自己的风格。爆漫王里很多新人出道都是当助手,助手当一两年,出道时画的作品就会明显带有那个漫画家的影子,然后再慢慢走出自己的路。画塔的时候,我依然会参照一些让自己激动的动作场面,然后改成自己的风格,配合剧情,放在漫画里。塔这么简单的黑白剪影漫画,我也可以告诉你,不是凭空画出来的,我没那么神,画《寄生》我买了好多北欧的资料和漫画,从头盔到战船……很辛苦,但我学到了很多。画第一篇《寻》的时候,为了表达大法师游历诸界,我参照了dnd怪物图鉴里的很多怪物,把它们画成侧面,放在漫画里问候大法师。如果这是抄袭,那我认了。画《面具》那一章,我找出了很多大学时的非洲原始图腾的资料集,因为那些照片上的发掘物够原始,然后我照着照片画成平面的,修改成塔风格的符合爱神身份的面具。我并不觉得它们放在漫画里有什么突兀的,或是格格不入。我承认,尽管我做了修改,但你只要看到原始的面具,还是会想我画的图,毕竟那原始的风味是不变的,也是我在表达作品时需要的。抄要抄的漂亮,偷要偷的高明,我不会虚伪的说,画漫画就要像当上帝一般去造物。就画面而言,我认为(我认为)成熟的漫画家可以让画面变得统一,即使里面的零件是从各个资料里临摹来的,但是通过在创作,放在一起时,显得自然和谐。憋脚的手法则是,一张图放眼望去,就是一个弗兰肯斯塔,东拼西凑不伦不类……那么,作者应该更加努力,加油吧!
还有就是,剧情和画面的结合度,我不想讨论剧情的借鉴抄袭等问题,因为那方面是我专长的领域,遇到的情况也比夏达更复杂。比如,塔的内容在初期,就常被人说是抄袭龙与地下城,有趣的是,龙与地下城不是一部作品,里面的怪物除了灵吸怪和眼魔是世界各地原有的神话生物。然后有人说是抄袭魔兽。我试图去解释,但发现,那些年大家普遍认为魔兽是西方奇幻之源,他们甚至认为龙枪有抄袭魔兽的嫌疑。所以,我也不解释了。但是那种传言之所以广为流传,就是因为大家都觉得,我一个人不可能创作出这么一个复杂的世界。加上我从不避讳我带团的事,那些不明白何为跑团的人,都觉得那是一个创作团体。大家就愿意那么相信。还有人认为有原版小说,只是我自己偷偷翻译了部分在画。时间长了,这些话才渐渐消失。所以几年前我会对夏达说,别去管他们,会过去的……现在好感谢爸妈给了我一张大众脸啊,我好感谢塔的及格销量啊。
漫画家不是神,我不想说画面对漫画家来说不是最重要的,但夏达兼顾到了画面与剧情。可她依然不是神,有很多东西,没有参照,没有实物图,她凭空画不出来。那张灵隐寺照片红极一时,可角度明明就不是重合的,树有相似,好吧,就算她是照着一张照片画的,可她画出的是雪景,画出了意境,那幕景色在整部作品里显得非常自然。这是创作,不是抄袭。如果一定要说是抄袭,那我就要说:“那照片拍出了生活,那张雪景超越了生活。”说这话可能会找骂,但作为一个从业者,作为一个努力在朝着漫画家境界前进的老兵,我不希望新人们都以画漫画为耻,或者说,以这种方法学习漫画为耻。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学习模式了。当然,关于抄袭借鉴参照,没有什么定论,每个创作者心里都要有条底线。其实,无论是偷学少林的火工头陀也好,还是全真七子也好,到最后,标准还是看谁有本事打的赢。用爆漫王里台词说就是:“看谁能画出更有趣的作品!”
画塔初期,在命运一章里,我参照七八十年代的欧美奇幻油画,画了许多龙的动作,因为我没能力凭空创作一条有清晰结构的龙,并让他做华丽的动作,我也没办法去拍照取材,我只能参照前辈的作品,临摹修改成自己漫画需要的画面。对此,我唯一的羞愧的就是,我没能力画出让大家(让自己)觉得惊艳的画面。不过我现在可以自己凭空画出一条龙来了,也因为锻炼过思考过,在画《龙枪》插图时,我能按自己的想象去描绘那些巨龙。我很骄傲!
关于素材贴图,我想起了去年夏天教设计的媳妇去上海参加书市,然后买回来几本对我来说超贵的书。里面是一些铜版画的人物树木机械素材。我觉得这些图网上都有,何必买书呢,媳妇回答说,为了书里的图片光盘……我更加不解,因为我买的书里凡是有赠送的光盘我都第一时间扔掉的。然后得到了“鄙视”的眼神。老婆大人威风凛凛地说:“我花钱买了书和光盘,那光盘中的图片素材,我就可以光明正大的用在自己的设计里了(设计素材),你说的那些不花钱能下到的素材包,我是不敢用,顶多抠一小块,处理成底纹。”明白我引用名言的意思嘛?你只要花钱了,有些东西就是素材,可以正常商业使用!最近我们搞了工作室,设计封面,出版社找我们的原因就是,我能画,而绝大部分设计师都是找各种素材拼凑。塔的封面就是由各种铜版画纹样拼出来的。这在设计界是世界通用的。画漫画也一样。可问题是,有点经验的设计师都明白,要买素材就要去哪买!哪些地方虽然价格高,但绝对不会有问题。否则,你花了钱上网买了素材,你以为自己可以合理使用了,你以为可以对原作者有交代了,到最后自己成了贼!网站不会倒霉,因为中国的网路上什么都有卖,大多数还是免费,出了事他们不用负责,顶多改个域名。买了素材用的人呢,不巧,你正好是名人,你准备等死吧。关于《游园惊梦》里几张屏风折扇贴图被搞成盗图的事,就是这样。当然,年代久远,人家拿不出网上购买的发票了……有心人也不愿去找。大概是05年的,素材包叫“古典工笔画素材”。没错,你们猜对了,就是死无对证了,呵呵呵,所以,我只想告诉塔的读者,我的判断,我不想去加入什么骂战,我就想告诉你们我知道的和我怎么想的。在这里,你唯一判断的标准是我的人品,就这样。
差点忘了,那个蓝色背景的塔,抄袭韩国概念画家的背景。说来羡慕,那时她已经开始在日本连载,有助理了。连载忙,应酬图多,那本《初画集》需要一张广告图,放在杂志内页。像日本的漫画家一样,她画完了人物,就让小助手练手,自由发挥画了一个背景,参照的范本就是那韩国人的图,那助手……有点天然呆吧……太认真了,所以基本一丝不苟的画的下来(放大看,还是手绘的)。然后人物背景贴一起,被杂志社编辑拿去当了广告画。其实这件事完全可以忽略,因为图被拿走后,夏天岛立刻发现了问题,把图拿回去了,所以在出版的《初画集》里,没有那图。不过,这依然是个说不清的尴尬事件,我知道他们会说:“没错,初画集里是没有收录,但是作为广告页,在杂志上登了,不管你有没有收稿费,但杂志是卖的,人家买了杂志,一样说明你的图做了商业用途,那就是抄袭!”逻辑是我的强项,所以,如果面对这样的反驳,我就闭嘴了。还是那句话,我信,那只是一张习作。对了,画那图的是一个小姑娘,出事后夏达没有告诉她,而是自己承担了责任,她认为图是自己让助手画的,没把关是自己的责任。我觉得做的对。
看过爆漫王的朋友一定对那些助手们印象深刻吧?在日本真的就是那样,像胖子那样的画景高手,光比画背景的能力甩漫画家几条街,但他怎么都称不上漫画家。那些漫画家基本只有在出道时投稿,才需要自己画背景,一旦获得连载,都会有助手协助。一个主助理负责协调所有背景,以保证风格统一,漫画家只需要大致勾出布局,交代透视就可以,自己专心画人物动作和剧情,增强表现力和阅读性。牛叉的助理不愁没工作,他们是职业的,可以按作者需要的风格画出多种效果的背景。所以,在日本不会有读者说:“唉,原来背景都是别人画的啊,对作者好失望!”连载这种地狱工种,如果需要漫画家自己画背景……真会死人的。好想要助手啊……唉……请不起……如果你看过爆漫王,你或许会觉得漫画家要干的事不是很多,其实人家有自己的流程和分工,从原案到编辑,从动画到周边,让专业的人去更好的干自己专业的事。而像我们这一辈,大多数成了万金油,没办法,什么都要会,不瞒你们说,从南京发往全国各地的快递费用,我比送货员还清楚(因为需要自己卖书)。眼看着有一个同样坚持了那么久的同行,成了漫画家有了助理编辑经纪公司,并打入了日本市场,那种心情,我找不到词语形容。我居然还看到有人说连载《长歌行》的杂志在日本是个不知名的小杂志,是夏天岛自己吹出来的。木城雪户大暮维人这些作者想必在日本没啥名气吧:)
朋友知道我要写这个,说:“你这不是找骂嘛。”其实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没必要,因为我相信清者自清……可在这个快餐时代,不是人人都有时间去仔细浏览的,通常我们都像电脑一样,只注意关键词。人人都生怕漏了什么资讯,跟不上时代,不知道也要知道。这件事里最重要的关键词就是“抄袭”,于是在网络时代,它楞是成了一个事实,并将顺利的滚雪球滚下去。我问他们怎么不解释,夏天岛的人说,解释过了,但是转发解释的帖子远不如转发爆料抄袭的帖子受人关注。我算是个画漫画的人,夏达的同行,不太熟的朋友,有些涉及专业的事,总是没人说,所以我不自量力地想说说。我说不清,我只是尽量解释一下。人有时候,不能因为知道结果就选择沉默。在中国,画漫画的不是很多,坚持十几年的,更是凤毛麟角,到最后也大多成了怪物。看爆漫王时,有点触动的是,同行间都是竞争关系,弱者就被无情淘汰,但同时大家也是伙伴关系,至上的标准就是单行本的数量,读者的拥护数字。我羡慕这种机制,也欣赏这种赤裸的弱肉强食。我无法接受对一部好的作品视而不见,明明是好的,明明是优秀的,但标准却似乎不在作品本身。我们的动漫体制一直是个植物人,它连残疾人都算不上,尽管如此,我们还可以安慰自己,它活着!但至少,请别让它变成丧尸。
祝各位同行,各位读者,元宵节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