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书名!急急急!
(2013-04-07 14:11:08)
标签:
小说 |
分类: 儿子的写作与出版 |
小说简介
这部小说通过初三学生方朔在中考这一年的经历,由挣扎、思索到最后抛弃现行的教育价值标准,放弃高考体系,选择出国留学,踏上另一条人生道路,完整地展现了一个寄宿制重点中学的校园生活,以及一个少年在其中的成长历程。其完整、深刻的程度,可以当作当今中国中学教育的活标本。
作者李鲁,现年16岁,高三学生。开始写作这部小说时在读初三,书稿完成于高一,时年15岁。整整一年半,这正是他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期,他经历了残酷的中考,作出了重要的人生选择,走上了准备出国留学的路。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一直在写作。一个黑色的活页夹,一叠活页纸,每天抽空写一点,有时半小时,有时一小时,有时也许只有十几分钟——当然,在寒暑假里,他每天要写几小时——周末回到家,就把写好的活页取下来保留好,再换上新的纸。就这样一页一页地积累,总共写了632页,27万字!(最后经过修改提炼,全书保留下来的约15万字。)
这六百多页,都是有生命的纸,他的那些人物活在上面!由于作者自己正在经历这段学校生活,亲身感受着其中的一切,有中考的压力,有价值观的冲突,有日常生活的波澜,还有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子,这一切在一个敏锐的少年心中,产生了巨大的冲撞,他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身心去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讲述了一连串生动的故事,塑造了一群鲜活的人物,也阐述了他对世界的看法。
这部小说最难能可贵的是真实,是真诚。作者用少年的坦荡,毫无掩饰地表达着自己的内心,无论是对教育现状的批判,还是对同学情谊的歌颂,还有对未来的梦想,都蕴含着澎湃的激情和锋芒。同时在情节的设置上又常常峰回路转,令人始料未及;细节描写尤其到位,这使得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又令人无穷回味;叙述语言则体现出一种幽默和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