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曾经给鲁鲁的外公去电话,外公问:“鲁鲁最近锣鼓练得怎么样?”
我说:“不是锣鼓,是架子鼓!”
“反正都是鼓嘛!”
虽然都是鼓,却是两回事。锣鼓,是街头
那些老太太扭秧歌伴奏的。架子鼓是摇滚乐,摇滚乐哦!这两者对于熟悉音乐的人来说,有天壤之别,但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费尽口舌也未必说得清。
认识往往是起于经验的,经验的缺乏直接导致认识的缺陷。
蒙特梭利说:“智力就是从感觉发展到概念。”也就是说,智力是一个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对于道理的理解,我们经常会用“感悟”这个词。一种理解,为什么是由“感”和“悟”构成的呢?可见,没有感觉,没有体验,就不可能真正进入事物的核心,对它作出深刻的认识,并推导出更普遍的道理。没有感觉的概念最多叫知识,不能上升到智慧层面。纯粹的思考往往是空洞的,真正的感悟才有灵魂。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写文章,虽然看起来也在理,却不能够打动人心的原因。
从“感”中得到“悟”,对于写作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
有一段时间,我去早市买菜总爱绕一段路,从部队的训练场穿过,那是一片空旷的原野,就在北山脚下,周边有树林和鸟。有一次,穿过训练场,正好遇到打靶,是实弹射击。子弹打出去,打到对面的土坡上,冒起一股烟。
电影上看战争片,死很多人,还是没有现场感,常常只是动情,没有身体的反应。那天,当枪声真的在身边响起,感到巨大的震撼和恐怖,身体紧张,头皮发麻。突然我就感到了武器的力量,突然就切切实实地感觉到,肉体是那么的无能,子弹很容易把你击穿,绝对可以把你击穿!而不是像看电影的时候,还常常幻想着,如果是我,我比那个英雄干得更漂亮。就是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对战争是多么的无知。
“体验”是一种重要的认识方式、探索方式,没有亲身体验,只有书本知识,是不足以构成对世界的真正认识的。孩子亲身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
人和世界的关系,一定是起源于感性的,没有感觉,这个世界对你来说就不存在。生活狭隘,心灵受到束缚的孩子,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