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圈养的孩子——中国人的养育模式和文化基因

(2011-05-02 21:52:30)
分类: 读书观影

这段时间陪父亲输液,医院里正好看书。这几天看了一本余波长的《养育模式决定未来——中国父母的文化障碍与解决方案》。书的封面有点老气,但内容给我很多启发。

作者总结出中国父母的养育模式,就是“圈养”。何谓“圈养”?作者解释道:“通俗点说,像养猪一样养人。猪是咋养的?将其置于圈中,限定活动范围,吃喝拉撒都在圈中进行:一日三餐,管饱管够,什么都不需要做,十分享受;只有一个任务:长肉,吃了就睡,睡了又吃,把所有能量都用在‘长肉’上。现实中有许多孩子就是这样被‘圈养’的,只是‘长肉’的含义为‘学习’或是‘分数’。”

细细一想,周围的情形还真是这样。许多孩子置身于家长无微不致的呵护之中,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而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呢?不是因为生活本身有许多问题需要他思考,需要他学习,也不是他自己的心灵可以从学习中获得营养,获得乐趣,而是因为饲养他的人要求他学习。

这样,学习就成了一项任务,犹如猪吃了饲料必须长肉一样。而且谁家的猪长得快,长得肥,谁就感到自豪。为此有很多人不惜在饲料里加激素,快速催肥。很少人关心猪本身的感受。

养人如养猪,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养育模式呢?最重要的原因,养人者没有把孩子当成人!可能很多家长不服气,我很爱我的孩子啊,我这是在呵护他,我付出了很多,我是为了他好!

我最看不得“为了他好”这句话,有多少自私的行为,是在这个借口下施行的呀!这是一些隐秘的心理,隐秘到我们自己也未必能发现。我们是把孩子当成一个人来看吗?如果是一个人,他就有自己的人权,人权包含什么?生存权、发展权、表达权、隐私权、受教育权、娱乐权、闲暇权……今天是五一劳动节,如果说每个劳动者都应该享有休息权,那么儿童,人类的未来,这个更应该被保护的弱势群体,他们当中很多人每天学习到深夜,从来没有星期天,考试成绩稍不如意就会受到责罚,他们拥有他们的人权吗?连休息权都没有,更别说表达权、隐私权了!

在我们的意识中,并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看,他有自己的人格,有自己的权利,是应该被我们尊重,被我们平等看待的。被圈养的孩子,如果说他的命运比猪好一些,也只是一个宠物而已,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没有人格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学习的问题上。

正如作者所总结的,“圈养”的实际内容就是“喂养+督学”。

在“喂养”这一点上,中国父母是著名的精细,作者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这一点,近年来也有不少文章谈到“中美孩子比较”“中日学生PK”等,总的来说,中国孩子娇惯,生存力弱,不占优势。不过,我也怀疑这些观察有失偏颇,因为我看到生活中有一些中国孩子,整体素质不错,如果用文章中的考题来试验,他们的表现不会那么糟糕。现在的父母毕竟是进步了,我的感觉,新一代的孩子人格比过去健康,中外间的差距可能在缩小。(这只是我的感觉,没有研究。)

但是在“督学”这一点上,新一代父母比之前辈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什么父母在“喂养”上容易接受新思想,而在“督学”上却难以改变观念呢?除了现实的压力,譬如考试制度、就业压力等,更多的还是在我们的文化基因。

这本书最可取之处就在于对文化基因的分析,让我们看到自己内心世界的来龙去脉。凡是中国人,哪怕已经移居海外,仍然有颗中国心,这个中国心里,就包含着“督学”的文化基因。所有华人都重视学习,而且是“应试”意义上的学习,若论考试,世界上没有哪国人考得过中国人。海外华人对考学的热衷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对名校的追求并不全是生存压力所致,而是骨子里仍然有一个声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没有这个“读书”的背景,就感觉脸上无光,草莽英雄即使练成大腕,也要弄个文凭补上。在很多人眼里,教育成功的标志,就是考上某名校。如果某个成功妈妈,她的书里没有提到她的孩子“最终考上了哈佛(耶鲁/北大/清华)”,她的书都仿佛没有说服力。

为什么中国人把读书看得如此重要?作者分析了科举制度,分析了儒家思想,等等,说得很透彻。“喂养+督学”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必然选择。这个模式使我们的孩子擅长考试,但也弱化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还与许多不仁不义、假仁假义有关,还是我们这个民族驯顺、奴性重、生命力孱弱的重要原因。

可见,这个养育模式确实“罪大恶极”。

不过,在书中我也读到我们民族的另一些文化基因,譬如,老子的《道德经》说:“故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大意是说,“道”产生了万物,“德”蓄养了万物,(道与德)使万物成长发育,使万物结果成熟,对万物加以抚养保护。(道与德)生养了万物却不据为己有,帮助了万物却不依赖它们,成就了万物却不主宰它们,这可以说是最高的品德。

“道”与“德”这种生养万物的特性,与父母的本质相近,因而,什么是父母的最高“道德”呢?就是生养孩子却不据为己有,帮助孩子却不依赖他,成就孩子却不主宰他。这是何等智慧而通达的思想,即使与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思想比,也一点不逊色!

国学并非只是儒学,老庄思想的智慧与现代精神非常相近,甚至比现代还要超前。这就是永恒的价值。

我们的文化基因中也有这些优秀的成分,我们为什么没有将这一部分发扬光大呢?这是我所困惑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