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子的作文《呵护》——孩子需要怎样的呵护

(2011-01-15 14:11:57)
标签:

教育

分类: 儿子的写作与出版

    面对儿子这样的作文,我无话可说。我敬佩他!

    现在我看他的文章,已经不能以指导者自居了,而是“拜读”!再回顾鲁鲁学习写作的过程,印证了我书中的观点,思想是最重要的,真诚是最重要的,而指导者对被指导者的尊重,更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做到这一点,前两点才有保证。灵魂的生长需要自由,而自由是个奢侈品,也是个易碎品,当灵魂长成之后固然强大无比,但在成长之初,却是需要精心呵护的。

    鲁鲁会比我走得更远。年轻人都应该比老一辈走得更远!我是说“应该”。

 

《呵护》

 

最好的呵护莫过于给你自由了。

从很早以前我就发现,我比其他同龄人要更自由,在与他们的对话中我听见这不能干那不能干的,生活很单调。他们大多都是被家长强迫在屋子里学习,家长可能会不断送来水、食物,但这不是呵护,并且这些都比不上一句:“你该出去透透气了”。

在一次课上,有一些同学没有完成周末的作业。于是老师说家长应该多督促孩子完成作业。由此我们可以预见到这样的境况,学生刚一回家,家长就说:“快去写作业”。想去放松一下,又迎面一句:“怎么一回家就想玩?”即使是想去喝口水,刚出屋子,水已经递到面前。其实这也能算是一种呵护?我还是觉得叫做“囚禁”比较合适。

曾经有一位家长告诉我妈,她家孩子贪玩,于是她就给孩子报了很多课外班,因此成绩有一些上升。但是只要有一些放假时间,没有全部上课,成绩就又会掉下来。我想这就是因为孩子得到的自由太少,一有自由,就全都用去玩了。

暑假里我看到新生军训,他们的生活没有比奴隶好到哪里去。在经过了一天的训练之后,每到吃饭的时间,都要先在食堂门口站很长时间,才能被允许进去。我不是新生,当然是可以不管他们就能进去的。这时新生都投来羡慕的眼光,有的还会小声议论,可能在说:“为什么他们就能直接进去?”结果招来的肯定是教官凶狠的眼光:“闭嘴!”新生们进了食堂后,还不能马上吃饭,先必须站着,等到没有人说话了便可以坐下,再安静一会才能开始吃饭。只要有人说话,就又得站起来,这个时候往往那些教官又会怒吼起来。但这一切都是可以美化的,在组织口中这种行为叫“服从命令”,这种方式叫“让个人享受主义在大家的利益面前显得暗淡无光”。这就像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切侵略都源于对事物最真诚的喜爱”。

那这也应该是一种呵护吗?

不!只有给予自由才是正确的,至少是他们需要的。如果不相信,只需对着那一双双眼睛看一眼,你就恍然大悟了。

 

 

以下为他爸的评论(转自古古博客 ):

 

看了儿子写的《呵护》这个作文,我最大的感受是他对自由的理解,从小我们真是给了他好多自由,学什么,怎么学,基本是按照他自己的意志行事。比如小时候学才艺,别的孩子都在家长的要求下学钢琴、小提琴什么的,儿子也去少年宫转悠一圈,最后是自己选择了架子鼓,这一打就是好几年,只是到了初三因为实在没有空余的时间才中断了架子鼓的学习,而此时儿子的架子鼓应该说还是有了几分水平,在家偶尔还乘兴敲打一番,那气势还真有了青春少年的恣意飞扬。我在想儿子从初一下学期偶然开始的写日记,其实也是他自己的自由选择,我们也没有刻意引导更没有逼他,而他现在一直坚持每天写日记这个行为或者说习惯,只能认为是自由在一个少年的人生中开出的第一蕾花朵。

    儿子比我们要幸福很多,他没有经历苦大仇深的年代,所以没有苦大仇深的经历,也就没有苦大仇深的性格。当然他心目中的自由或许要比我认为的自由要宽广得多,因为他的未来就要比我宽广得多。这不,下周就要期末考试了,当我在写这个博文的时候,他这个初三的学生,自己走出屋子,打开电脑,玩上了游戏。我没有说啥,因为他已经在屋子里做了两个多小时的作业了,这或许也是算一种呵护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