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切存在的,都是有用的——关于读闲书

(2010-08-02 09:48:32)
分类: 读书观影

    一位网友给我留言说:“女儿马上就要四年级了,又临近暑期,我却找不到她现在该读什么样的书?帮帮我!!!”那三个惊叹号,让我体会到她心情之急迫。

    “该读什么样的书?”为什么是“该读”而不是“想读”呢?我们会把什么列为“该读”,什么又列为“不该读”?

    第一“该读”的,大概是“有用”的。譬如文学名著,譬如知识读物。

    大人们总是以自己的标准来定“有用”还是“无用”,让孩子读“有用”的书,学“有用”的知识,做“有用”的事,这些都属于“该做”的范畴。可是,到底什么是“有用”的,我们真的就能分得清?曾经以为田野里只有能打粮食的植物才是有用的,飞禽走兽中只有能当成食物的才是有用的,结果吃了亏,生态被破坏得不成样子,最后还得花大力气去恢复。

    我们非要让孩子学我们认为有用的东西,我们认为没用的,则千方百计阻挠孩子接触。漫画书是无用的,笑话书是无用的,玩电脑游戏是无用的,看电视是无用的,坐在那里发呆更是无用的,最好每时每刻都用来做作业,背英语,练习乐器,或者阅读百科全书。

    孩子不是机器,是活生生的人,和我们成年人一样,除了工作,还需要生活,需要各种各样的乐趣。且不说孩子能不能如我们所愿,按我们的设计成长,就算他真的完全按我们输入的程序运行,难道我们输入的程序就没有错吗?我们就有足够的智慧,能够看清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不仅看清今天,而且连将来也看得清清楚楚?

    不见得。世事多变,我们自己早年学的东西,现在许多也是无用。活到老,学到老,因为知识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人的境况也随时在变。孩子们现在所学的东西,将来什么是最有用的,真还说不准。

    其实,一切存在的,都是有用的。上帝造了它,自有它的用处。就算我们认为最没用的事,譬如孩子坐在那里发呆,好象是浪费时间,但其实,他或许正是在那些发呆的时光,学会了思考,培育了想象,体会了宁静的快乐,这难道不是人生的收获吗?

    宽容一些,给孩子的空间越大,他成长的空间也越大。

    ——摘自《好妈妈教出好作文》

 

前两天无意中翻到林清玄说禅之《香水海》,看到这样一段:

石室和尚有一天随师父石头希迁禅师去游山,走到一半有树枝横路。

石头说:“前面有树挡着,快把它砍掉!”

石室说:“请师父拿刀子来。”

石头抽出身边的刀子,把刀刃交给石室。

石室说:“师父,不是这边,把那边的刀柄给我!”

“刀柄对砍树有什么用?”石头说。

石室和尚当下大悟。

这是一个有趣的公案,是呀!对于砍树,刀柄有什么用?可是回想一下,如果一把刀没有柄,根本不能砍树,若硬要握刀刃砍树,树未砍到,人恐怕早就受伤了。

石头对弟子石室的应机教化,是在说明佛性与生命之间的关系,我们的身心之所以有用,能披荆斩棘,向前迈进,那是因为有一个看起来无用的佛性,一般人对佛性无知,就像我们用刀时很少想到刀柄一样。

不只佛性与身心的关系如此,在这个世界有许多看似无用的东西,往往代表了人生的真价值,可叹的是,这些价值常是被忽视的。以现代人喜欢追逐的金钱来说,金钱是有用的,可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价值观在背后支撑,则金钱正如一把没有刀柄的刀,只会带来伤害。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假如只注视私我眼前的用处就会失去大用。

之所以对这一段当下即有所悟,是因为之前看到博客上的留言,问及对孩子读闲书的担忧,我因而想到读闲书的有用无用。这一段可以用来答博友之惑。

一本书,随手翻翻,亦能找到用处。即使今天不用,今天所看的,谁又能预料什么时候会突然有用?这件事也能说明“无用之用”的道理。

2010-7-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