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爱,是等待成长——《完美妈咪》2010-8期

(2010-07-27 15:56:11)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感悟

真爱,是等待成长

文∕鲁稚

 

    溺爱并非是过度(过多)的爱,而是错误的爱,是孩子不需要的爱。溺爱真正的问题不是爱的“量”太多,而是爱的“质”不对。

 

    虽然我们知道溺爱不好,但在生活中我们仍然经常不自觉地扮演了溺爱者的角色。譬如在孩子一岁时,他想去拿桌上的玩具,你看他摇摇晃晃很吃力的样子,就顺手帮他拿过来。可拿过来之后,孩子却并不高兴,这让妈妈很是困惑。为什么呢?因为孩子虽然得到了玩具,但却没有满足,因为他此时的愿望是“自己去拿玩具”,父母的帮助其实是对他的压制和束缚。这其实就是一种溺爱。

    溺爱看起来是“我满足了你的一切需要”,其实不是,因为你所给予孩子的,并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反而有时候是压抑了孩子的真正需要。人最根本的需要是探索的需要(探索世界,探索自我)、自我实现的需要,恰恰在这最重要的需要上,家长剥夺了孩子实践的可能。而且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在以后的生活能力、人际交往及亲子关系方面也会出现诸多的问题。

 

    溺爱会让亲子关系不断冲突

   

    因为小时候没有培养起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长大后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社会,溺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可能陷于各种困境难于自拔,而早年靠父母帮助在同龄人中获得的优势,此时也完全失去,巨大的落差会让他更加自卑。他潜意识中很可能就会怪罪父母:从小你们就认为我不行,现在我真的不行,都是你们的错,你们要负责。溺爱限制了孩子的成长空间,弱化了孩子的能力,这会让长大后的孩子怨恨。这也是很多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反而和父母关系不好的原因。

 

    溺爱本质上是一种心理控制

 

    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还可能产生这样一种心理:你帮我做这做那,就是认为我不行。而“我不行”的潜台词,往往就是“你太行”,你妨碍了我,控制了我。在孩子小的时候,反抗不成,只能顺从,长大后孩子有了力量,双方的冲突加剧,而此时已经习惯控制的家长,不能接受失去控制的现实,为了继续控制下去,往往会变成另一种形式,一切顺从孩子,“你看我多么地爱你,你也应该爱我。爱我就应该听我的,成为我们希望你成为的人……”这实际上还是一种控制,殊不知这会让孩子更加压抑,更加想要摆脱,双方的冲突更烈。你为他付出了很多,但他对你不是感恩,而是怨恨,这对家长来说,不也是极大的悲哀吗?

 

    真爱更需要耐心和等待

 

    孩子不需要溺爱。那么什么是真爱?“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并帮孩子实现他的需要,这便是真爱。”武志红说,我很赞成。

    以拿玩具为例,真爱只不过是扶着他,或者什么也不做,只是看着他,用关注和鼓励的目光,帮助他去拿到那个玩具。而这个过程,也许比你一伸手拿来递给他,要麻烦得多。因为你要动脑筋去发现孩子真实的需要,要付出耐心去等待——等待孩子的需要,等待孩子自己去获得成功。

 

真爱,是等待成长——《完美妈咪》2010-8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