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报道,一个13岁女生,与父母严重冲突,用刀在手臂上刻“恨”字,买安眠药准备自杀,把家看成旅馆,这一切的形成,是因为从小感受不到爱,父亲说不了几句就打,有时用手,有时用工具,母亲则成天唠叨。
我想,我要是生在这样的家庭,可能早已经不活了,她还算坚强的。每当看到这样的新闻,想到世界上还有这么多她这样的孩子,我就深深为自己感到庆幸。庆幸我没有生在这样的家庭,庆幸我遇到了好父母,我的人生因而明亮温暖,我对世界因而深怀感激,我的内心也平和宽容。这又影响到我对待儿子的态度,于是鲁鲁也平和宽容,内心也充满力量,不惧怕世界的险恶,又与我们相亲相爱。
专家说,那女孩和她父母都要看心理医生,父母要改变教育的方式,要坐下来好好谈,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到爱。
专家说得没错,道理上都讲得通,然而我很怀疑,这样的指导有没有效果。他的父母能做到吗?尊重孩子,表达自己的爱,心平气和地沟通,这些最基本的东西,他们做得到吗?孩子都13岁了,13年都过去了,一直都是这样打骂着过来的,他们过去没有住手,没有住嘴,现在突然就能停止了?即使他们现在能够停止,那也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无能,是因为孩子长大了,他们再也没有能力控制。
一个人或豁达或偏狭,或和善或粗暴,这都不是一天形成的,自然也不会立刻改变。一个人成年以后的心理问题,往往在6岁以前就已埋下,只不过是在长大以后才爆发出来。这个女孩的问题已经形成了这么多年,埋下了这么多年,要挖出这个根子,还要培植出新的根子,那是多么的难。更何况他父母自身的根子,要挖到他们的6岁之前,要让他们对这几十年的人生来反省和纠正,这岂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一个问题孩子,当他已经成为问题孩子的时候,要想他再正常地成长,那是多么多么的难。
所以,在《平凡的孩子也有春天》封底,我是这样写的:“对普通人来说,教育更多的不是凭理论,而是凭常识和本能。”很多时候,我对教育感到悲观,就因为它是由太多的因素所决定,一个好的教育是综合的结果,绝非某一方面的努力就能达成。好人,自然会有好的教育,如果大人成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