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越优秀的人越孤独

(2008-04-27 22:36:41)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感悟

越优秀的人越孤独

 

    豆妈在博客中讲了豆丁被同学冷落的事,有些问题她很困惑,希望有人解答。我想,也许从鲁鲁那里可以得到更准确的答案,因为他们是同龄人。

    今天早上,我问鲁鲁:“你觉得豆丁这个人怎么样?”

    “挺好的。”

    “那如果让你和他玩,你愿不愿意呢?”

    “愿意。”

    “上次在夏令营,你发没发现有人不喜欢他的?”

    “没有。”

    对呀,我也没发现他有被冷落的情况,他和孩子们在一起是很和谐的呀。

    也许那是因为有我们大人在场?也许这次是小豆太敏感了?孩子是最率真的,不会掩饰,他们的好恶都会直接表现出来,人总是容易忽略愉悦的感受,因为那是常态,而对伤痛记忆深刻,敏感的孩子接受的信息更多,就更容易受到伤害。

    人在沮丧的时候,回忆起每一件事都是灰暗的,人生简直毫无希望。然而过了那一阵,当心情好转,人生又重新明亮了,回忆的每一件事又都阳光灿烂。

    也许在小豆心情振奋的时候,再去问他和同学的关系,得到的答案又不一样了。

    真实的状况到底是怎样的,还是只能靠豆妈多和小豆谈。不一定在这次就一定得到答案,平时多聊一聊,不经意间就会了解许多情况。

    姑且就算小豆确实存在与同学相处不好的烦恼,暂时这么假设吧,我问鲁鲁,应该怎么办呢?

    鲁鲁说,有两个办法。一是主动去接近别人。“你自己没有游戏机,人家有游戏机,他就是老大,其他人当然会围着他转。你也可以凑过去啊,不让你玩你就看嘛。”

    “他是凑上去了的,可别人让他‘一边儿去’啊!”

    “让你‘一边儿去’,你偏不‘一边儿去’,他拿你有什么办法?!”

    “那不成了厚脸皮了!”

    “呵呵,也不是厚脸皮,人要随和一点嘛,你每次都凑过去,就成一伙了。”

    “你也是这样?也被人让你‘一边儿去’?你也厚着脸皮凑上去了?”

    “呵呵,也不是。有一次,有个同学也带了游戏机,学校是不准带游戏机的,他怕老师发现,就不许我凑过去看,我就说‘没事儿,没事儿’,还是凑过去看,他也只好准我看。后来也没被老师发现。”

    这个场景我想象得出,当鲁鲁乐呵呵地说着“没事儿,没事儿”,非要凑过去看,那同学确实也拿他没办法。而认真揣摩那同学的心理,他嘴上说着不许人看,心里其实是希望有人去看的,不然他就没了那份众星捧月的感觉,真要是没有一个人理他了,他冒那么大风险带游戏机去学校,就完全没有意义了。

    所以,孩子嘴里的“一边儿去”可能并没有多强的排斥性,有时也就是随口咋乎一下,不要太当回事,你如果自己恼了,就真的成了一次侮辱,自己还很难下台。假如能在嬉笑中化解,那就成了一次玩笑,无伤大雅。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幽默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在孩子的世界里,厚脸皮也是一件很有用的装备。

    说了半天,实际上还停留在鲁鲁所说的“第一”,主动去接近别人。那么“第二”呢?

    鲁鲁说:“还有个办法,就是让别人来接近你。”他神情很凝重地说:“要让自己成绩好些,更好些!”

    我说:“已经够好了!班上前几名!”

    “要争取当干部!”

    “已经是最大的官了,班长!”

    “哦。那为什么不和他玩?”鲁鲁一脸的茫然。

    “你们班是成绩好的朋友就多吗?”

    “那当然!”

    非常优秀的孩子不被追捧,这在鲁鲁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他的经验主义遇到了盲点。不过在我们大人看来,却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那就只有出阴招了。”鲁鲁嘿嘿地笑着,“比如‘千年杀’、‘麻辣烫’、‘拐子手’……”都是些整人的招数。

    “这有什么用?”

    “发泄发泄!整一下那人,没准儿你整他一下,别人也会跟你一起整,就热闹了!”

    这也是男孩子特有的一种社交方式吧。看小区里的狗,见了面总是相互朴腾,你追我赶,有时候攻击打斗,这也是它们接触的方式,就像武打电影里经常是不打不相识一样。

    有矛盾不可怕,不要回避,说不定制住了那孩子,局面就打开了。

    最后鲁鲁说了一句我没想到的话,鲁鲁说,实在不行,也许到高年级就好了。

    “为什么?”我问。

    “到了高年级,没准儿就不和那人在一起了,接触的人就变了。”

    也是,没有过不了的坎。即使所有办法都不起作用,时间可以解决一切。这还真是一个最彻底的办法。

    越优秀的人越是孤独。孩子早熟,在同龄人中不容易有真正的朋友。但年龄大了,接触的人多了,机会也多了,对于朋友的选择就有了更大的余地。学生时代,所处的环境往往是自己无法选择的,你只能去适应。你在哪个学校,在哪个班,或者住在哪个小区,就只能在那个环境中结交朋友。朋友圈子也是随着人的成长而不断变化的,当你自己还很弱小时,会有很多无奈,自己强大起来之后,一切自会好转。

    朋友是不能勉强的,像鲁鲁所说的积极去争取,固然会有一些效果,但更多的时候,朋友是自然而然的气味相投。所以,选择重于改造,这就像婚姻中的关系,选择一个合适的人是最重要的,选错了而想去改变对方,往往是添乱。

    好朋友是可遇不可求的。要多给孩子提供一些机会,让他多一些选择。

    回顾鲁鲁的好朋友,一二年级是耿天意,那是因为两人都在同一个小饭桌。当时班上中午吃小饭桌的人不多,同班而又同一个小饭桌的,更是屈指可数,所以就成了朋友。三年级是阳阳,因为参加乒乓球班,在一起训练。后来又通过阳阳认识了刘本杰明,刘本也和鲁鲁同在一家小饭桌,吃了一年。四年级以后,还是因为小饭桌,以前同一个班却交往不多的蔡文劼,在小饭桌里结成了好友。其实,蔡文劼和我们同一个小区,又同班,但在他进这个小饭桌之前,鲁鲁和他几乎没有什么交往。到了六年级,忽然认识一个张雨芃,五年级的,他爷爷居然就和我们住在一个单元。整整六年都没认识他,怎么突然接上头了?就因为读了一个“三一口语”班,是同学。于是,以前从没注意过的一个孩子,某一天放学后在路上遇到,一起回家,走着走着,竟走进了同一个单元。现在他们是很好的朋友,那孩子一有空就往爷爷这边跑。

    交朋友是需要机会的。要改变自己的性格很难,但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的人做朋友却不太难。所以,不要太在意某个人或某些人的态度,一次活动没有结交到好朋友没有关系,以后机会还很多。在某一个环境中不如意也没有关系,随着自己的成长,环境会变化,自己把握环境的能力也会提高,一切都会好起来。

    越优秀的人越孤独,除非真正达到虚怀若谷,海纳百川,但这显然不是一个孩子所能做到的。年龄大了会好一些。

 

    那天看到豆妈博客后,第二天就和鲁鲁讨论了,然后写了一大半,又有事耽误,搁置一边。原本想一有时间就把后面的续完,没想到一搁就搁冷了,再也不想动它。等我终于想起这件事,并且打起精神将它续完,却突然意识到,也许小豆自己早就把它忘到爪哇国了。还是挂出来吧,毕竟写了一场越优秀的人越孤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