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国家非遗保护项目:洛阳雀金绣

(2018-09-28 10:57:56)
标签:

微卫星

摄影

文化

雀金绣

旅游

分类: 烟火人间
       知道苏绣、汴绣,听说过蜀绣、湘绣,近在身边的雀金绣还真是不知道。近日参观首届中原文化旅游产品博览会才认识了雀金绣。据介绍,雀金绣产生于武则天时期的神都洛阳,它结合了南朝时期的雀纱工艺和来自波斯的金丝工艺,以珍贵的孔雀羽翎、黄金缕丝为主要线材,并配以多种色线,采用多种织绣技艺,纯手工巧妙绣制而成。绣品薄如蝉翼,但图案玲珑浮凸,具有浮雕一般的立体感。在不同的光线下,绣品颜色产生变化,令人叹为观止,是大运河和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的献礼。雀金绣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仅比发丝还要细若干倍的金线,制作起来就需要几十道工序。由于材料珍贵、工艺繁复、技艺苛刻,难以在民间普及,被誉为“皇家御用刺绣艺术的巅峰之作”。目前,雀金绣艺人寥寥无几,该织绣技艺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创】国家非遗保护项目:洛阳雀金绣

【原创】国家非遗保护项目:洛阳雀金绣

雀金绣《释迦牟尼佛》
引自http://news.lyd.com.cn/system/2015/12/04/010492260.shtml
       雀金绣《释迦牟尼佛》以藏蓝色真丝为底料,宝石璎珞华盖之下,佛祖释迦牟尼头戴宝冠,宝相庄严,著双领下垂式袈裟,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整幅作品色彩绚丽,造像栩栩如生,凹凸有致,立体而丰满。



【原创】国家非遗保护项目:洛阳雀金绣
       王丽敏:出身于洛阳“王氏仁山堂”雀金绣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雀金绣的唯一传承人,被破格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她不仅完整复原了雀金绣古代工艺,还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她的作品金缕线含金量达到99.99%、雕塑缂绣技法不断创新,把雀金绣技艺推向新高度。(图片来自网络)

附录:
1、御绣牵手“双世遗”——洛阳雀金绣记(河洛广记) 
       丝绸之路和大运河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洛阳作为丝路的起点和大运河的中心已为世界所公认。丝绸之路,是丝绸文化的传播之路。大运河,也是丝绸文化传播之河。作为丝绸的故乡,洛阳曾经产生过诸多丝绸瑰宝,曾经的皇家御绣——雀金绣就是其中的神品,它正是大运河和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的献礼。千百年来,雀金绣工艺在洛阳代代传承。
       1、安乐公主百鸟裙
       安乐公主,是唐中宗李显幼女,生于李显被贬谪房州途中。出生时,李显脱下自己的衣服包住小婴儿,故小名曰裹儿。武周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安乐公主随父母重返神都洛阳。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李显即位,裹儿被封为安乐公主。李显对其恩爱有加,公主穷奢极欲。
       她拥有两件百鸟裙,都是旷世珍品。百鸟裙是由负责备办宫中衣物的机构尚方监制作的,采百鸟羽毛纺织和刺绣而成。此裙的颜色令人眼花缭乱,不知其本色,从正面看是一种颜色,从旁看是另一种,在阳光下呈一种颜色,在阴影中又是另一种,裙上闪烁着百鸟图案。
       百鸟裙的制作,需要用金线、银线、雀毛线、丝线巧妙地缂丝和刺绣,这需要有很高的技巧。同时,这些金线、银线也可以编织成装饰性金丝画。洛州昭成佛寺里,有安乐公主命人制造的百宝香炉一只。香炉高三尺,开有四个门,紫红色的横梁栏杆,上面饰有花、草、飞禽、走兽以及诸位天女乐妓、麒麟鸾凤、白鹤飞仙,都是用金线、银线缂丝而成,每个人物都轻盈姣好,真乃鬼斧神工。
       2、人才荟萃尚方监
       安乐公主百鸟裙是尚方监制作的。隋唐时期,负责皇家御绣制作的尚方监织染署一直设在洛阳。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丝绸文化的交流,南北的丝织工艺、原料和人才,荟萃于此。
       尚方监聚集大量的能工巧匠,采用当时最好的原料和先进的技术,生产出锦、罗、纱、縠、绸、绢等各种产品,并根据时尚,不断更新。织染署所领作坊中,绫锦坊巧儿三百六十五人,内作使绫匠八十三人,掖庭绫匠一百五十人,内作巧儿四十二人。
       雀金绣的雀丝工艺来自南方。在南朝时期,这种工艺已用在绣品上,主要是翠鸟和孔雀的羽毛,捻毛为线,进行缂绣或刺绣。这两种鸟的羽毛微闪光泽,在各种鸟羽中颜色最为亮丽,因此成为这种工艺中最重要的材料。
       雀金绣的金丝工艺来自西域。隋朝时,波斯使者曾进献过一件金丝织锦袍,相当华丽富贵,做工非常复杂。皇帝命御府监仿制,御府监何稠很快就制成一件相似的锦袍,且工艺之精致超过了波斯的贡品。
       但是,把这两种工艺完整结合,则是唐高宗、武则天时尚方监的杰作。武则天时,雀金绣已成为赏赐外国使者的国礼。《文苑英华》之《恩赐绫锦出关判》,就是武则天时对安息国(中东古国)的使臣携带货物过关的一个判案。关判大意为,安息国使臣莫贺来神都朝觐,带着朝廷馈赠的御用绫锦回国,函谷关的司关人员因其所带物品违禁,不让通关,并将此事上奏朝廷。朝廷批复说,所带之雀金绣等御用丝织品虽属违禁,但系皇帝恩赐,事属特殊,请允其过关。
       3、皇帝龙袍翠云裘
       皇帝穿的礼服,被称为龙袍。从汉代开始直到北宋时期,这些龙袍基本上都是“洛阳制造”,都是名贵的丝绸制品。
       龙门石窟《帝后礼佛图》雕刻的北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后的供养行列,作为全图中心的帝后迥异常表的高贵与尊严,体现出创造者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孝文帝头戴冕旒,文昭皇后莲冠霞帔,明显看出都是高级丝绸制作的帝后礼服。
       从唐高宗、武则天时开始,皇帝的龙袍开始使用雀金绣。杜甫《更题》:“群公苍玉佩,天子翠云裘。”天子的翠云裘,是用翠鸟的羽毛捻线和金线、丝线,共同织绣而成的龙袍。唐代的富人也喜欢穿这种衣料。李白《鸣皋歌》写了洛阳鸣皋山一富人“身披翠云裘,袖拂紫烟去”。
       明清时,雀金绣品不仅用于龙袍,还为贵族所青睐。明万历皇帝的定陵出土的两件龙袍,均是雀金绣品。《红楼梦》中的雀金裘,是用雀毛线、金线织绣的御寒衣物。
        4、雀金绣品赋新篇
       雀金绣在洛阳代代传承。它不同于南方的云锦、蜀锦,有些云锦、蜀锦虽然也用了金丝,但它是织品,不是绣品,因此可用现代织锦机生产,而雀金绣的工艺是织绣结合,以刺绣为主,只能进行纯手工作业。
       晚清民国时期,洛阳老城有绣坊四十八家,大部分是普通绣品坊,王氏仁山堂、贺氏柏谷堂、陈氏三秀堂等几家绣坊,专门生产雀金绣。这些绣品主要用于高档女装。清末,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逃至西安。次年,两宫回銮过洛阳,河南知府文悌送给两宫的贡品,就是两箱雀金绣,是由仁山堂、柏谷堂等几家绣坊制作的。
       目前,王氏仁山堂绣坊是全国现存唯一的雀金绣坊。他们制作的工艺品,与文献记载的百鸟裙、翠云裘和定陵出土的龙袍,工艺完全相同。在2014中国·洛阳(国际)第二届创意设计大赛暨创意产业科技博览会上,洛阳雀金绣艺压群芳,一举夺冠。
       雀金绣工艺非常复杂,仅比发丝还要细若干倍的金线制作就需要几十道工序,一件绣品需要数百道工序。一幅不大的麒麟望月图,就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绣品薄如蝉翼,但图案玲珑浮凸,具有浮雕一般的立体感。不同的光线,颜色产生不同的变化,令人叹为观止。
       目前,雀金绣艺人只剩数人,且多年事已高,该绣品属于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这些雀金绣是幸运的,她等到了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申遗成功的今天。洛阳雀金绣一定会借此东风,再次绽出她神秘的微笑。(郑贞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