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森林公园位于孟津县平乐镇北部的邙山之上,自今年年初纳入洛阳中心城区林业生态圈建设项目以来,以农工党员郭建华为主的建设者们克服凤凰山土质差、缺乏灌溉设施等困难,修路、拉水、铺设水管……绿化从零开始,在山上种下了观赏石榴、腊梅、红叶石楠等20多个品种2.8万株树。农工党洛阳市委也及时号召全体党员积极投身林业生态圈建设中来,持续开展周末植树活动,把凤凰山森林公园建成农工党员义务植树基地。目前的凤凰山已初现秀美模样,各种树木长势良好、生机勃勃,不时能听见悦耳的虫鸣鸟叫声。



















附录:
1、凤凰山
得名于《诗经·大雅·卷阿》中的“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据《竹书纪年》载,周成王定都洛邑后,率文武群臣到卷阿宴歌游乐,见凤凰飞舞,即兴作歌曰:“凤凰翔兮于柴庭,予何德兮以威灵!”周成王的叔父召康公也赋诗一首,即这首载于《诗经》的名篇《卷阿》。该诗说“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卷阿”二字,卷是弯曲的意思,阿指大土山。卷阿指的是邙山中的凤凰山南麓,由于此地背靠凤鸣岗,东、西、北三面环山,唯南边与平地相接,形似簸箕状,故称卷阿。周公营建洛邑,为一都二城,王城在瀍、涧之间,北邻郏山,南对龙门山。成周城位于今汉魏故城下,北对卷阿,南对万安山主峰。故卷阿为成周城一个标志,也是最早的游览胜地。
2、凤凰山(文/梅利霞)
凤凰山位于孟津县境东,耸于邙山平岭,其峰峦出于海拔330余米。因北魏孝文帝时昌黎王冯熙墓葬于此而称“冯王山”,后时光流转中讹传为凤凰山。
冯王墓依峰起陵,与山体相连,从当地百姓的代代传说中我们觅得这样的信息:冯王墓当年不乏雄伟挺拔之势,因此而终年云雾缭绕,为邙山峻峰平添许多英武之气。这样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文帝时,冯熙位至太尉,他的三个女儿又全都入宫为文帝嫔妃,其中两个曾贵为皇后。冯熙所受荣宠自然非常人所能比拟,甚至在公元495年死后,孝文帝亲为其作了墓志铭,以示哀悼。据有关专家考证,冯熙墓是邙山古墓葬群、北魏皇陵区的东方起点,就历史文化含量而言,凤凰山的确可算做是孟津的一座名山。
历史为凤凰山增加着沧桑和厚重,四季轮回的自然风韵却不肯就此沉静寂寞,它们兀自绿了红,红了黄,五彩着、烂漫着流淌过凤凰山每一个日子。岂至仅仅如此呀,这些自然精灵的手,还为凤凰山布局出了一处特别的风景——孟津十景之一的凤山欲雨。
诗人们对凤凰山的胜景当是体会更深。尤其是凤凰山所衍生的自然风景“凤山欲雨”更是为明、清之际孟津人士所津津乐道。仅以《凤山欲雨》为题的诗就有多首:
【清】·苏彷诗曰:碧山丹嶂凤凰台,风送云飞雨欲来。半幅烟岚谁绘得?珠帘暮卷一声雷。
【清】·延汝寿诗曰:湿云飞不起,都厌凤山巅。古渡没残照,荒城生远烟。风声千树响,雨气一林悬。昨见商羊舞,甘霖定沛然。
【清】·赵曜彤诗曰:携友登凤山,墨云垂如幔。密雨似散丝,丝丝散泽畔。金井歇辘轳,雨丝为浇灌。
【清】·李思齐诗曰:高峰灵润晓云横,一带迷离烟气生。应识桐鱼沾溉意,为霖不独到山城。
……
云为雨之母,风为雨之头,而凤凰山呢,则成了风的屏障,连山中石都会有降雨的兆头。“明朝有雨暮石润”,夕阳西下,牧羊人手执鞭子,赶着羊群悠悠而归,摸摸湿漉漉的赭石,仰观丹崖外天际的流云,就知道来日要有暴雨来临。第二天,湿风从东起,云傍山峰生,凤凰山后,叠起层层黛青色的云峰,远远望去,仿佛凤凰山顶平铺一幅墨染的名画,浅墨、深墨,全在这一方天空间挥洒自如了。顷刻间,雷声自天边来,从隐隐而起到轰响如劲鼓,仿佛要震塌云峰云崖,天作的墨画与山的轮廓终于浑作一团,凤凰山的山头,如同戴上了纱帽,在风中飘摇。
风动树拉弦,云脚移动,风起云涌,乱云渐起,飞过凤凰山,随风云而来的,是一场大雨。伴着雨声阵阵,雨帘密密茫茫笼罩了整个凤凰山。多雨之秋,只要有如铅的云幔低垂,凤凰山头就会云帽不脱,湿云不退。这就预示着阴雨天的来临,所以当地的老人们常说,“凤山戴帽,长工睡觉”。生活在山脚下的人们,时常跟着凤凰山的云雨变化安排农事。
斗转星移,这凤山欲雨的景观却依然是凤凰山最诱人的自然风情之一。而雨洗后的凤山晴日,更是清新如画。白云来去山巅,一团团、一片片,有如行走的牛羊,有如奔腾的骏马,有如山花朵朵,有如棉絮缕缕,山下学校里的孩子们只顾着看天了,上课的铃声只好响了一遍又一遍。
层山间的棉田,秋日时开的白涯涯一片,和游荡于凤凰山头的云连绵成景,远远的看去,流动的云,仿佛是棉田生生扯出去的缕缕棉絮。而悠闲于山半腰的群羊,却仿佛是流动的云了。
凤凰山,带着醒目的标注,带着独特的风情,带着妙趣的诗意,耸立在孟津的千百年风起云涌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