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羊古寨位于洛阳城西南75公里处的宜阳县张坞乡,向西邻近洛宁县,南依熊耳山余脉,北临洛水,与三乡乡隔河相望;安虎公路绕村北侧而过,交通便利。村东、西、南三面环沟,四面均有寨墙,寨墙内有深达十多米的壕沟,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村北目前还保留有长约350米的古寨墙,墙高5~8米,宽约6米。南寨墙保留有寨门。苏羊遗址为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苏羊村南公路两旁,东西宽500米,南北长800米,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出土有泥质彩陶、泥质黑陶、夹沙灰陶以及大量石器。“苏羊竹马”是该村传统民间社火的一种表演形式,其以心传口授传承,内涵来源于春秋时期伟大的军事家孙武与吴起操练军队的各种阵法,如:“五盏灯”、“七盏灯”、“九盏灯”,分别为孙、吴兵法中的“五星阵”、“七星阵”“九星阵”,等等。

苏羊古寨形成于元代以前,分东寨、西寨。寨内南北道路为主街道,东西道路为小巷,每条道路尽头都有庙宇。

村落以清末及民国间建筑为主,其风格古朴典雅,是豫西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村落之一
南寨门由花岗岩砌筑,高约8米,上刻有“南望华岳”四个大字,下方刻有“向阳寨”三字,时间为“民国甲戌应锺月”。
村内庭院的结构基本上为坐北朝南,有三间临街房,大门开在靠东的一间。进门有影壁墙,影壁墙上有供奉土地神的神龛;院内东西各两间厢房,靠北为三间上房。

处处可见石拴马桩、石马槽、石碾盘等
附录:竹马声声
渐行渐远……(文图/曾宪平,洛阳晚报,2011年1月18日)
竹马是一种民间艺人表演歌舞时用的道具:用竹篾扎成马的形状,然后再裱糊上彩色的纸,最后加以装饰制作而成。节日里或喜庆时刻,演员把竹马吊扎在腰间,表演骑马的动作。这种民间表演在我国起源很早,在中原多地颇为流行。在宜阳县张午乡苏羊村,村民们仍保留着节庆时玩“跑竹马”的习俗。
苏羊竹马的制作别具一格,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制作一匹苏羊竹马,需要破篾、编形、做马头、装马尾、裱马身、涂彩许多道工序。今年68岁的罗发祥,是目前苏羊村唯一会制作竹马的人。让老人记忆犹新的是,2008年,苏羊村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竹马表演。那一年,光是扎竹马和制作各种道具,就让罗发祥老人带着乡亲们忙活了3个多月。不过,老人拿着尚未完成的竹马部件告诉记者,现在的年轻人已对这种传统的娱乐形式失去了兴趣,苏羊竹马在不断衰落。
57岁的刘末西是苏羊竹马表演的“总导演”。刘末西告诉记者,苏羊竹马的表演有许多花样,这些花样源自孙武和吴起操练军队的各种阵法。竹马表演阵容庞大,最多时由百人同时表演(包括打鼓者、放炮者、护马者、引路者等),普通表演也需要40余人。
81岁高龄的罗槐林老人是苏羊竹马表演的“台柱子”。老人说,他想在村中学教孩子们跑竹马,“再过几年我就跑不动了,怕这竹马再也没人跑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