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混在文坛16● 操刀主持《生活大观》

(2010-09-14 10:30:54)
标签:

大同科技报

生活大观

混在文坛

新闻

打工

文化

分类: 那些飘零的日子

有不少朋友说,系统地读过我的《混在文坛》。有位与我素昧平生的太原王先生,四处打听到我电话,居然在电话里一口气聊了半个多小时。

《混在文坛》写了15因琐事繁杂,亦因不堪回首那段颠沛流离的生活,记忆之河貌似断流。但那段生活虽是苦涩零乱,然毕竟是一生记忆中绕不过去的一段路。所以有必要记录下来,藉以明志铭心。

 

扔掉大同日报的饭碗,接过了大同科技报递来的食钵。蹬一辆28型烂坦克,每日里游走于家庭时报与大同科技报之间,采访、写稿、编版、校对……忙得不亦乐乎。

科技报是大同科协主办的行业报。主编张占孝先生颇有魄力,不甘于仅靠八股文小报在本行业内混饭,早就谋算着出一张周末类小报,来带动市场发行与广告,且已做过几年尝试。此番聘我主持操刀,也肯出血本,付我月酬1600元。

1600元人民币,在1996年绝对是一个可观的薪酬。任务是每月出4期《大同科技报·生活大观》,即周末版。好事情不能独享啊,咱不能做那种有油水就“蒙被窝放屁——独吞”的事儿,于是邀约三名文友,共同来办这张小报,平分这点油水——每人每月400

 

我们把每期的看点聚焦在本市的敏感话题上,撰写了一系列的深度报道。

如:暗访色情业的《揭秘大同歌厅》,揭露公款消费的《大同,超级上帝都是谁?》,批评本土人文陋见的《评说浑源人》等等……

这些文章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也惹来不少麻烦。如我撰写的《揭秘大同歌厅》,引起一位分管文化的副市长的震怒,责成市文化局一位阎姓副局长找我问责,并声称将诉诸法律。侯先生撰写的《评说浑源人》一文,本是赞誉浑源人精明勤奋,呼吁全体市民向浑源人学习,结果却引起时任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某某的误读,电话里把科技报老总教训了半天。我撰写的《烧饼与学分》,揭露城区小学教师强制学生买早餐烧饼的劣迹,教育系统一位领导扬言要对簿公堂……

但这些风波,最终未掀起波澜,最终不了了之。

 

当然,产生理想中效应的文章也有。比如我撰写的《何时缚住乌龙》系列报道,揭露大同环境污染的根源。时任市环保局局长的武某多次电话邀请“坐一坐”,坦诚叙谈大同环保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我记得在广和酒店,同去的还有石林老兄,大伙儿都酩酊大醉了。

 

这段生活持续了两年,虽说苦、累,但很充实——直至1997年国家整顿行业报刊,断然把《生活大观》取缔,我茫然若失。

 

 

相关链接——

混在文坛1:当选中学生文联副主席

混在文坛2:第一次参加“文学笔会”

混在文坛3:“烟酒会”的故人往事

混在文坛4:“三豪客”醉在“活佛学院”

混在文坛5:“多情英雄”搅局一场晚宴 

混在文坛6●:讨债讨来一场纷争

混在文坛7●痛别缪斯十五年

混在文坛8●难忘那些朴素的笔会

混在文坛9●建臣带我进了个圈子

混在文坛10●俺混成了“编辑部主任”

混在文坛11● 缅怀我的天梁大哥

混在文坛12● 那二年,咱也拉过广告

混在文坛13● 沦为新闻圈“黑人”

混在文坛14● 我混进了《大同日报》

混在文坛15高层刁难,逼我另择出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