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牌坊】休宁牌坊之二,程氏节孝坊(富溪牌坊)

标签:
黄山市休宁县富溪牌坊旅游文化 |
分类: 徽州牌坊 |
程氏节孝坊位于休宁县榆村乡富溪村,节孝坊,2019年列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据说,此坊2009年台风刮倒,当年重修。在榆村乡富溪村东,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为旌表中宪大夫汪以宝之妻程氏节孝而立。青石精雕,四柱三间冲天式。坊额上方正中有直书“圣旨”二字,其枋板下横刻“恩谌松筠”四字,也称恩谌松筠坊。两边有小楷碑文,书法刚劲潇洒,至今字迹清晰。主柱两边抱鼓石已毁,其余均完好。
枋板题:恩谌松筠;皇清旌表诰赠中宪大夫汪以宝妻诰封恭人程氏节孝之坊。各级官员署名有:两江总督部院鄂容安,江苏巡抚部院庄有恭,安徽巡抚部院高晋,江苏督学部院梦麟,安徽督学部院金甡,江苏布政使彭家屏,安徽布政使托庸;苏州府知府赵酉,徽州府知府何达善,长洲县知县刘若洙,休宁县知县胡则安,长洲县儒学教谕王廷暠,休宁县儒学教谕秦上达,休宁县儒学训导潘德新。建造时间:乾隆二十三年戊寅岁孟春月建。
据说汪以宝在京做官,后因病死在任上,但翻遍史籍没有记载。程氏当时只有24岁,她侍奉公婆,抚育侄儿为继嗣,她苦熬苦撑68年。婆婆生病了,竟不顾伤痛割自己大腿肉做药引。侄儿成家后早逝,她又抚育两个孙子,孙子成家后又早逝,又抚育两曾孙。一辈子抚育三代遗孤,守节五十五年。地方官吏为之深受感动,合力奏请朝廷予以旌表,乾隆五十五年旌表。
《安徽通志》载:汪以宝妻程氏,夫亡抚侄为嗣,又早卒。二孙相继逝,抚二曾孙。三世遗孤,卒延宗祀。
道光《休宁县志》载:汪以宝妻程氏,率口(人),女适富昨,年二十四寡。抚侄为嗣,早卒。遗孙二,又相继逝。二曾孙俱幼,抚三世孤,苦节五十五年,乾隆二十年请旌。
此坊由两江总督领衔,安徽、江苏两省巡抚及两省府县长官领衔建造,在徽州牌坊中为仅见,查阅《休宁县志·封赠》均无资料,存疑待考。
汪以宝的中宪大夫是“诰赠”,说明受封者已故。程氏的恭人是
建国后,牌坊保护也历经艰难,有人祸,也有自然灾害。“文革”中1967年县派工作组一位叫老崔的人策划了推到牌坊一事,崔某老谋深算,与狂热的“红卫兵”不同,他以“修建水口桥,造福于民”为名,要拆掉牌坊。在那艰难的时代,社员敢怒不敢言,就消极怠工
1999年冬季,县里要将富溪村的牌坊,迁至古城岩古徽州文化村集中保护。此事在村里引起一片哗然。他们投书上级,陈述此举有悖于《文物法》文物原地保护原则;有的言辞激烈,甚至扬言不惜生命保护牌坊。留住牌坊不外迁,成为村民们的共识。他们自发的轮流值班,日夜监护。民心难违,牌坊留在了原地。
2008年6月5日深夜,休宁县榆村有飓风灾害,“恩谌松筠”坊朝西倒塌。休宁县委县政府得到报告,立即指示当地党委政府保护现场,确保不丢失一个构件。榆村乡政府挤出数千元资金,购置电缆,接通电源,搭建棚舍,派人24小时守护。6月下旬,县政府拨出专款20万元对牌坊进行就地复原。屯溪石雕工艺厂中标。7月8日开工, 9月21日竣工。
富溪人认为“节孝坊如果不是1967年被拆掉十块抱鼓石,再大的风也难以将它刮倒。”
富溪牌坊已经列入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几百年前,江苏和安徽两省三级行政机构合作共建了这座牌坊,在徽州牌坊中是唯一的。背后的故事有待后续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