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牌坊】休宁牌坊之一,黟县西递胡学梓与休宁登封桥坊

标签:
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登封桥坊旅游 |
分类: 徽州牌坊 |
登封桥坊,位于休宁县齐云山岩前镇登封桥南侧。据记载:
“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登封桥南、北各一座,为二柱楼阁式,青瓦飞檐,无雕饰。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此桥被山洪冲毁,五十六年
道光《休宁县志》记载证实了上述说法:“登封桥,旧名桥东桥。在县西三十里岩脚。明万历丁亥(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知府古之贤建,丙申(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知县鲁点修。甲辰(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圮,知县李桥岱重建。复圮,知县张汝懋(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三甲进士)复建。国朝康熙间桥圮,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重建。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蛟水冲圮,五十六年(1791年)黟县人胡学梓捐资重建。”
胡学梓事迹道光《黟县志·人物·尚义》中有介绍:“胡学梓,字贯三,六都西递人。性孝友,父客江右,思念不忘,数跋涉省视。母哭少子丧明,医弗效,朝夕舐之,复明。执亲丧,哀毁骨立。乐善好施,邑议建书院,首捐白金五千两。遇岁歉赈族党,前后计米六千余石。造齐云山下登封桥、霭图桥。襄造鱼亭永济桥,修造本邑及歙休祁邑大路九处,前后费白金逾八万两。他,如置义渡、义冢、舍棺助瘗、散药施茶诸事,阅数十年为之不倦(嘉庆十二年邑绅公请本学具详藩宪准咨核入江南通志)。” 道光《黟县志·选举·人物》:“胡学梓以子尚燴主事,封承德郎道衔,封中宪大夫。以孙積知府加三级,赠通议大夫(见尚义传)。”
胡学梓性喜济人,乐善好施,“修治道路、桥梁,计所费八万金,郡人多称道之”。(《胡通议学梓传》)。他独造齐云山脚“登封桥”、黟县霭冈桥,襄助建造渔亭永济桥。另外出资修建黟至歙、祁、休大路九处,以致“歙往来省会道,出休宁、祁门,见如砥如绳者互百余里”(《胡通议学梓传》)。被诰封正四品中宪大夫;去世后,嘉庆十三年(1808),又诰赠正三品通议大夫。
胡学梓生有三子,长子胡尚燴、二子胡尚焘、三子胡元熙(字叔咸,一字农,西递人,道光元年辛巳恩科乡试举人,兵部武选司郎中)。
胡学梓孙子举人胡有壬,在他的履历关于胡学梓记载道:“‚祖学梓,国学生,诰封中宪大夫,候选道,晋赠通议大夫,兵部武选司郎中加四级,覃恩诰赠朝议大夫,浙江处州府知府,累赠通奉大夫,杭州府知府加四级,事亲以孝,见义必为,如建宗祠、赒族党、兴学校、治桥梁道路,事难枚举,悉载黟县志、休宁县志、江南省志,道光乙酉阖邑绅士崇主碧阳书院,卫道配祀;”
虽然履历中没有明言其家族财富多寡,但履历中所说的建设宗族、接济宗族、兴办学校和修桥铺路等义行善举,后面是巨大殷实的财力支持。胡学梓是徽州典业巨子,乾隆年间经营典当业,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