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牌坊】歙县牌坊之四十八,龙兴独对坊

标签:
歙县槐塘村龙兴独对坊旅游文化杂谈 |
分类: 徽州牌坊 |
龙兴独对坊位于歙县槐塘村,槐塘村和棠樾村南北相距仅百米,向南绕过棠樾村,越过X0I0公路进入011村道,就到槐塘村了。牌坊在村中明代贤儒唐仲实古宅前。旧居已经没有了,仅保留下一座牌坊。明正德年间(1506—1521)建,此坊是纪念朱元璋和唐仲实一段偶遇而建。坊四柱三间五楼,坊阔
时代久远,明太祖至正十八年十二月和唐仲实对话刻石,字迹漫漶,难以辨认。笔者从抄录如下:“太祖高皇帝自宣至徽,召故老儒,访以民事。有儒士唐仲实等来见。高祖问曰:‘自丧乱以来,民多失业,望治甚于饥渴,吾深知之。’仲实对曰:‘大军克复,民获所归矣!’又问曰:‘邓愈筑城,百姓怨否?’对曰:‘颇怨。’高祖曰:‘筑城以卫民,何怨之有!必愈所为迫促,以失人心。命罢之。’又问:‘尔能博通今古,谙成败之迹,若汉高祖、光武及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此数君者,平一天下,其道何如?’仲实对曰:‘此数君以不嗜杀人,故能定天下于一。主公英明神武,兼数君之长。驱除祸乱,未尝妄杀;出民膏火,措之衽席之上。开创之功,超于前代。然以今日观之,民虽得所归,而未遂生息。’太祖曰:‘此言是也。我积少而费多,取给于民,事非得已。然皆为军需所用,未尝以一毫奉己。民以劳苦,恒思所以休息之,曷尝忘也。’仲实曰:‘诚如是,民之生息可以待矣!’太祖曰:‘有不便者曷尽言之!’仲实等拜谢。乃赐诸父老布帛,抚慰而去。”
据《歙县志》载:唐仲实(1308~1380),名仲,又名桂芳,号白云、三峰,以字行,槐塘人,唐元子。为文意态横出,为诗清新流丽。十岁师从洪焱祖(字潜夫),后累迁集庆路(治今江苏南京)明道书院训导、儒学学正、建宁路崇安县学教谕,严训迪,起颓废。重修崇安县孔庙,建斋舍,筑杏坛。翰林待制杜清碧赞道:“内附以来,崇安教官当以唐公清才懿德为第一人。”守母丧归里,买田附祀于西山庵,又买田构祠于藤源,以奉祀事。绝意仕进,隐居授徒,讲学于家塾三峰精舍。元至正十七年(1357)七月,朱元璋部将邓愈、胡大海攻取徽州。十八年十二月,朱元璋自宣城入徽州,驻跸歙县玉屏山,延访儒硕,问以政事。唐仲实认为“唯不嗜杀人,故能定天下于一。今公驱除祸乱,未尝妄杀。然以愚观之,民虽得所归,而未遂生息也”。又以邓愈筑城劳民为例相告,得赐束帛尊酒,事载明太祖御制《五伦书》、槐塘龙兴独对坊。二十年,摄紫阳书院山长,请将书院自府城南山门(俗称南门)外移自东门,面对紫阳山。明洪武元年(1368),知府胡明善重修紫阳书院,聘其为山长。七年夏,唐仲实就乌聊山麓故居旧址建文寿堂,日以训子授徒为念,虽苍颜白发,而游心经史以自娱。后盲一目,仍著述不辍。救济危苦,扶掖患难,澹于利欲,轻财尚义。卒葬吕家林,入祀徽州府学企德堂。著有《白云集略》40 卷、《白云稿》、《武夷小稿》。
龙兴独对坊是唐仲实去世128年后,于嘉靖年间建造,追述唐仲实和朱元璋,一位平民和一个皇帝之间的这段佳话。此坊现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