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牌坊】歙县牌坊之四十七,褒荣三世坊——大盐商汪氏家族

标签:
歙县郑村镇稠墅褒荣三世坊旅游文化 |
分类: 徽州牌坊 |
稠墅,顾名思义是别墅稠密之意,是说稠墅村人非常富裕。走进歙县稠墅村,村里四座牌坊魏然屹立。其中有一座功名坊,叫褒荣三世坊,是汪氏家族的牌坊。稠墅村以汪氏为大族,而汪氏家族以汪镳一支尤为显赫。从汪镳开始到扬州经营盐业,第二代汪景星继续经营盐业,规模也越来越大。到第三代汪允信经营盐业,累积财富已经达到千万(银元)以上。汪廷璋20多岁开始跟随父亲汪允信经营盐业,熟悉盐法,再加自身有才干,盐业经营得风生水起。汪廷璋儿子汪焘和伯父儿子汪熙也随汪廷璋经营盐业,被汪廷璋倚为左右手。汪廷璋死后,汪焘承担了家族经营盐业的重任,可惜,年命不永,汪焘36岁就去世了。汪允信另一子汪觐侯之子汪坦(字硕公),也是扬州闻名的大盐商。有关汪氏家族经济上的富足、生活上的奢华在扬州坊间流传许多传说,如一夜间建三贤祠之类。汪氏家族确实在扬州建了不少园林式别业,如“六浅村舍”“筱园”、“平流涌瀑”、“熙春台”(俗称大花台)、“西园曲水”等。
回到褒荣三世牌坊上来,这座牌坊是汪氏家族用对朝廷的忠诚、慷慨换来的,《歙县志》记载,(牌坊)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宽9.8米,高10.6米,灰凝石。明间柱前后有4只坐狮,字板前后刻“褒荣三世”、“卿贰班联”等字,是为“晋赠奉宸苑卿汪景星诰赠资政大夫,晋赠奉宸苑卿汪允信诰授资政大夫,钦赐奉宸苑卿汪廷璋”而建。
汪景星、汪允信的奉宸苑卿是汪廷璋挣来的。凡是输饷、捐赈、兴工这些大工大役,汪廷璋都倾尽心力为清政府效力,从乾隆十六年(1751)起,汪廷璋连续6次入京祝贺皇太后万寿,参与清乾隆皇帝“南巡”的六次接驾工作,清政府以汪廷璋恭办大差,钦赐奉宸苑卿,循荣封三代例,同时封赠其父祖。汪景星的资政大夫是死后因汪允信而朝廷封赠的,汪允信的资政大夫是因孙子汪熙而朝廷封赠的。另外,汪镳也是资政大夫,是因孙子汪允信而封赠的。尽管都是虚衔,但在“爵以赏功”的社会,能够为家族挣回功名,是家族莫大的荣耀。从牌坊的文字来看,牌坊建于汪廷璋时期,属于功名坊。是歙县现存最大的有关盐商的牌坊。
锦衣回乡是中国人的习俗。《歙县志》介绍,稠墅村西曾有扬州盐纲总商汪廷璋花园,园中四时花艳,是歙西名园之一,乾隆时槐塘诗人程读山《雨窗绝句》诗后注:“稠墅汪宅园,梅桃暨牡丹芍药甚盛,门启不扃,花时不拒客,但戒人攀折,犯者必罚演剧。”乾隆时诗人袁枚游黄山,与巴晋堂、汪渔村、何数峰等徽州名士会饮汪家花园。晚清园圯。现存褒荣三世牌坊一座,显示着汪氏家族的光荣和梦想。
资料来源:民国《歙县志》,石柱国主编;
《歙县志》,2010版;
《历代名人与扬州》,王瑜主编;1993年黄山书社出版;
《扬州盐商群体的形成与发展》,朱宗宙,扬州市文物局网站,理论研究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