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雄村:竹山书院(国保)

标签:
歙县雄村竹山书院古建筑历史旅游 |
分类: 走遍徽州 |
十户之村,不废诵读。歙县雄村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就在于“不废诵读”,就因为雄村是以教育发达、人才辈出而著称的古村落。雄村历史上曾有进土29名,举人52名。历史上,雄村虽不乏富商,但在程朱理学熏陶中长大的雄村人,有着强烈的“四民之业,惟士为上”、“商居四民之末”的观念。因此雄村人富而好礼,以“学而优则仕”作为培养后代子孙的最高追求。著名的“竹山书院”是曹氏家塾,书院是人才成长的起始点。清末翰林许承尧称“吾乡昔宦达,首数雄村曹”。
现书院内对联“竹解心虚,学然后知不足;山由篑进,为则必要其成”,为曹文埴所撰写。书院是由曹景廷、曹景宸兄弟遵父遗嘱捐资建造,曹景宸是曹文埴之父,曹景廷是曹文埴之伯父。曹文埴之子曹振镛,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是嘉庆朝著名的“代理皇帝”,赐画像入紫光阁,列次功臣之首。卒谥“文正”,入祀贤良祠。
竹山书院规模之大,建筑精美,环境优雅,现在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歙县志》对竹山书院有这样的介绍:“竹山书院
位于雄村桃花坝上,清乾隆二十年(1755)始建,二十四年建成。现存大部分建筑为原构,系清代雄村曹氏族人讲学之所,并具有教化之责。清季名人沈德潜、袁枚、金榜、邓石如等曾来此讲学。占地2000平方米,分讲堂和园林两部分。讲堂为四合院建筑,有堂、斋、廊等建筑。园林位于讲堂之北,主要建筑有清旷轩、文昌阁、百花头上楼、眺帆轩等。这些建筑三面围合,组成主景庭院空间,虚其东面,将山容水态尽揖入园。建筑和景点之间以廊庑连系,延纾数十米,曲折有致。院中平岗叠石,浅溪驾梁,桂树飘香,风铎悠扬,十分幽雅。竹山书院是古代徽州著名的私学建筑,是徽州古典园林的重要范例,也是清代江南颇具代表性的园林之一。1985年和1999年,书院内的文昌阁、清旷轩分别进行大修。”
前一篇:歙县雄村:四世一品坊和曹氏宗祠
后一篇:歙县雄村乡:雄村还有“五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