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才是搞贸易战的祖师爷

标签:
军事文化财经 |
分类: 随笔 |
管子是春秋时期最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不是之一。管子的伟大超过了孔子。孔子是至圣先师,是最伟大的教育家。而管子的成就在于治理国家。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了春秋霸主的地位。管仲是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被誉为“华夏第一相”。也就是总理中的总理。
太史公司马迁对于管仲的评价是:“世所谓贤者,而孔子小之。”
管仲非常善于使用轻重之术来治理百姓、治理国家、甚至通过娴熟的将轻重之术运用在军事外交上,削弱敌国的力量直至消灭敌国。轻重之术的基本概念就是国家要敛轻而散重,老百姓富裕的东西就轻,老百姓需要的东西就重。国家在适当的时候把百姓手中富裕而不需要的东西收集上来,再在百姓需要的时候散发出去。比如秋收季节,粮食在百姓的手中就轻,货币在百姓的手中就重,此时就应该把百姓手中的粮食大量收购上来,把货币散发出去,待到春天青黄不接之时,或是遇到灾年对于百姓来说粮食就重,货币就轻,此时就应该把粮食撒发出去,回笼货币。
轻重不是一成不变的,管仲通过调整轻重,治理国家,消灭敌国。使齐国成为春秋霸主。
下面举例几个管仲运用轻重之术的例子。
一.管仲治理齐国懒汉
一日齐桓公跟管仲说:“进来齐国的百姓好像过的不好,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屋漏也无力修缮、房屋破败也无力重建,正常的赋税也收不上来,这该怎么办呢?”管仲思忖片刻,答道:这很简单,让人将道路两旁的树枝剪掉。于是齐桓公就命令左右伯剪掉了道路两旁书上的树枝,一年之后,齐国的百姓,吃上了饱饭,穿上了帛衣,房屋得到了修缮,官府也收齐了赋税。齐桓公不解,就问管仲:这是怎么回事?管仲回答说,齐国道路旁的树木长得茂密,大树下面经常停着多辆休息的车辆,还有许多青壮年在树下嬉鸟、聊天终日不归,父老们也是在树下纳凉高谈阔论,终日不归,赶集散市的人们也是聚在树下终日不归。现在剪掉了树上的树枝,使得树下没有了遮阳的树荫,于是没有了停车休息的车辆,没有了聚集在树下聊天嬉戏的青壮年,老人们也都回家干活了,生活自然也就好起来了,
管仲不是用行政命令强迫青壮年,父老们回家干活,只是将路旁的树枝减掉,引导人们回家,就达到了让人们丰衣足食增加了国家税收的目的。
二.鲁梁织绨
管仲回答道:“鲁、梁两国的百姓都非常擅长丝织业,有好多人都把织绨(丝绸)作为副业挣钱,您就带头穿丝绸的衣服,同时命令大臣们也穿丝绸的衣服,这样百姓们也会仿效跟着穿丝绸的衣服,再下一道政令:齐国百姓不许纺织丝绸,只能从鲁国和梁国购买,这样一来鲁国和梁国就会放弃农业而只顾纺织丝绸了。”于是齐桓公就命人在泰山之南做起绨服(丝绸的衣服),十天后齐桓公就穿上了绨服,管仲还对鲁梁把两国的商人说,你们给我贩来一千匹绨,我付你们三百斤黄金,你们送来十次,就是一万匹绨,就会得到三千斤黄金。鲁国和梁国的国君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命令两国的百姓全力织绨。一年之后,管仲派人到鲁梁打探情况,回来报告说,两国的人口增加很多,路上尘土飞扬,路上的马车车轮碰撞,拥挤不堪。于是管仲对齐桓公说:齐国不久就可以拿下鲁梁两国了。齐桓公又问:我们该怎么做?
管仲回答道:请您立即改穿回棉布衣服,下令大臣百姓也穿回棉布衣服,同时关闭关卡,与鲁国两国断绝贸易往来。一年以后,管仲又派人到鲁梁打探,回来报告说:鲁国和两国已经相继闹起了饥荒,两国连正常的税收也收不上来了。虽然两国的国君已经下令所有百姓停止织绨恢复务农,可是粮食却不能短时间内成熟。现在鲁梁两国的粮价飞涨,每石粮要花上千钱,而齐国的粮价每石粮才要十钱。这样两年后鲁梁两国的百姓十之六七都跑到了齐国,三年后,鲁梁两国的国君也归顺了齐国。
本来鲁梁两国是以务农为重织绨为轻的。可是由于齐桓公引领了齐国穿丝绸衣服的时尚,使得织绨可以赚大钱,于是在鲁梁两国就变成了织绨为重,务农为轻。管仲成功的调整了鲁梁两国产业结构的轻重,使得鲁梁两国农业荒废,国库亏空,不动刀兵就吞并了鲁梁两国。
同样的道理,在现在的世界,对于一个国家,农业和制造业就是国家的立国之本,保持强大的制造业和农业。国家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三.楚国购鹿
春秋时期,楚国是山东六国中的经济强国,齐桓公对于楚国的实力很忌惮,
齐桓公问管仲:“楚国是一个经济强国,楚国的国民又骁勇善战,以齐国的国力要举兵讨伐楚国,恐怕力不从心。”管仲说:“那我们就不用战争的方法对付楚国。大王您可出高价购买楚国的鹿。这一招准管用。”于是齐桓公便在与楚国交接的边境建了百里鹿苑,并派人到楚国购买活鹿。楚国活鹿的价格为八万钱一头,齐桓公派中大夫王邑带了二千万钱去楚国大肆收购。同时管仲运用轻重之术,通过民间买卖贮藏了大量粮食,又命司马伯公率领民夫到善终铸币。楚王听说了这件事情,对其宰相说:“金钱,是人人都喜欢的,也是国家赖以生存的东西。而鹿,不过是禽兽而已,楚国多的是,即使都不要也无所谓。现在齐国出那么多钱来买我们不需要的东西,这真是我们楚国的福气啊!于是楚王发布命令,让老百姓赶紧捕捉活鹿,尽快把齐国手上的钱换过来!”
为了炒作齐王买鹿这一事件,管仲还煞有介事地对来自楚国的官方采购商人说:“你若能给我弄来二十头活鹿,我就赏赐你黄金百斤;弄来二百头,你就可以拿到千斤黄金了,楚国就算不向老百姓征税,财用也够了。”于是楚国上下都轰动了:老百姓都放下手头的农活,漫山遍野地去捕捉活鹿。楚国的男子为了捉鹿都住在了野外,妇女为了捉鹿都住在了路上,这个时候,管仲让大臣隰(xi)朋悄悄地在齐、楚两国的民间收购并囤积粮食:楚国靠卖活鹿赚的钱,国库里钱比往常多了五倍;齐国收购囤积的粮食,也比往常多了五倍。
于是,管仲对齐桓公说:“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安心去攻打楚国了!”齐桓公问:“为什么?”管仲回答:“楚国的国库里囤积了比往常多五倍的钱,却误了农时,粮食又不可能几个月时间里就可以收割,不久楚国一定会到处去收购粮食的。到时候我们封锁边境就行了。”齐桓公恍然大悟,于是下令封闭了齐国与楚国的边境。结果楚国的米价疯涨,楚王派人四处买米,都被齐国截断,楚国逃往齐国的难民多达本国人口的十分之四。楚国元气大伤,三年后楚国就向齐国臣服了。
四.衡山之谋
齐桓公想要制服衡山国,便向管仲询问制衡之术,管仲回答:请大王派人到衡山高价收购武器然后再卖掉,这样一来,燕国和代国一定会效仿,秦国和赵国也一定会争相购买衡山国的武器,就会造成衡山国的兵器涨价。
于是齐桓公派人到衡山国大量收购兵器,从不讨价还价,几个月以后,果然燕国和代国也派人到衡山国来采购兵器,又过了几个月,秦国也派人来衡山国采购兵器,衡山国的国君见衡山的兵器这样抢手,就命宰相将兵器的价格提高十倍,于是衡山国的百姓都放弃农活,只专注于兵器的制作。
而此时齐桓公则派隰(xi)朋通过水路到赵国大量采购粮食,此时赵国的粮价是每石五十钱,隰朋也不还价就按五十钱收购,其它各国直看到后都运粮到齐国抛售。齐国用十七个月来收购兵器,用五个月来收购粮食然后就封闭了关卡,断绝了与衡山国的贸易往来,燕、代、秦、赵四国也从衡山国招回了使者,此时衡山国的兵器已被收尽,农业也被荒废,粮仓里也没有了存粮,又被断绝了关卡,无处购粮,国库里装满的钱不能发挥作用,国力大削,不久鲁国侵占了它的南部,齐国侵占了它的北部。衡山国国君自忖没有武器对付两大敌国,便举国归附了齐国。
管仲设计衡山之谋,成功地将燕、代、秦、赵四国引入了军备竞赛,使衡山国荒废了农业生产,丧失了国本。
无论是鲁梁织绨、楚国买鹿还是衡山之谋都是管仲巧妙的利用轻重之术扰乱了敌国的产业结构,使敌国重钱而轻农。再断绝敌国的购粮之道,彻底将敌国陷入绝境、而齐国不见兵戎就吞并了敌国。可以说这些都是利用贸易战消灭敌国的典范。时过两千多年依然值得我们借鉴。管仲才是贸易战的祖师爷。
现在美国的衰落就是上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以金融和高科技为重,轻制造业这种轻重失衡所造成的。
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了一场以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原子能和空间技术以及海洋工程和生物工程技术为代表的产业革命。史称第三次产业革命。
第三次产业革命给各国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都带来了重大变化。1956年美国从事脑力劳动和服务业的“白领”人数第一次超过了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1980年美国服务业(金融、软件工程、通讯等)总产值第一次超过物质生产行业的总产值。
即使在制造业内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行业也逐渐衰落,而那些与信息产业相关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如:计算机硬件、机器人、原子能、航天、通讯设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却迅速崛起,成为工业生产的主干。第三次产业革命还改变了产业的布局。过去的工业区往往集中在煤铁资源较为丰富的地方。而新兴产业则按照科技资源集中的原则选择发展基地。60年代美国兴起的电子工业基地“硅谷”就坐落在斯坦福大学附近,硅谷集中了成千上万家电脑和半导体生产厂商以及软件和网络公司。这些坐落在硅谷的企业无论是产值还是利润,都远远高于其它传统工业。
而资本往往会流入那些收益非常高的领域。
美国向来把发展高新科学技术看成是保持科技领先,经济增长和保持军事优势的关键环节,美国政府用于科技发展的投资数额一直领先居世界首位。1950年的科研和发展经费为52亿美元,1960年为135亿美元,1970年增长至261亿美元,此后持续增加,超过英法德日四国的总和。同时在20世纪70年代华尔街提出了一种观点:“企业是为股东创造价值而存在的”。就是因为华尔街对利润的要求,市场估值迫使制造业开始“减肥瘦身”。”
他们开始专注“核心”专长(比如创新研发),生产设施被认为是拉低股票市场估值的不良资产,生产制造也成为这些企业首先急于摆脱的环节,企业架构趋于“轻资产”模式,“轻资产”也往往被给于高估值的奖励。
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制造业开始衰退,金融、保险和房地产、和信息产业快速扩张。 从制造业整体来看,美国继续借助产业链国际化脱离生产,将工厂外包,仅在美国保留研发和运营人才。与此同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也开始改革开放,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取之不尽的高性价比劳动力和巨大的市场缓缓打开,当然,还有生产能力,中国成为美国生产制造迁移的最重要的“接盘侠”之一。中国的制造业开始崛起。
美国在享受了三十年的外包红利后,美国制造“栽在”了口罩和呼吸机产能上。美国的制造业产生了严重的空心化,无法构成完整的产业链。取而代之,中国是目前全球唯一具有完整产业链的国家。
但是最近几年中国也出现了轻制造业,重服务业(金融、互联网、保险),轻实体经济、重互联网电商经济的倾向,这个倾向很危险,制造业、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国本,只有严格控制服务业与制造业、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轻重平衡,才能使国家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