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天的全球化

(2008-01-25 00:45:19)
标签:

我记录

生活变迁

杂谈

今天的全球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联合国,虽然每个会员国都在这个被寄予厚望的机构大会里拥有一个投票权,但这样的表决权并没有任何强制性的意义,真正采取行动的权力属于安理会的15个主要国家,联合国大会常常只是一个辩论的场所——这是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在全世界人民都在欢呼一个国际新秩序到来的时候,当爱好和平的人们在欢呼世界和平似乎转眼间就能够实现的时候,由强大国家制造的血泪溅满了世界,而联合国无能为力。

  联合国既然没有主导世界,那是谁主导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世界?众所周知,二战结束以后,建立在联合国框架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主导了世界。成立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WTO)的这次会议1944年由44个国家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维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与会代表认为,要防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以武力形式解决争端,需要把整个世界统一在一个相互独立和经济繁荣的网络之中。当时会议的创建者还有一个目标,就是在美国的领导下建立一个开放性的全球经济体系,从而使美国能够在没有挑战的情况下获得全球的市场和原料。

  这次会议促成了三大国际机构的成立。它们虽然都是受联合国任命的特殊机构,但都独立于联合国而自行运作,治理和管理程序都极为秘密,小心地躲在公众审查和民主讨论之外。

  在实际的运作中,世界银行是专门为北方国家提供出口资助的制度设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北方国家金融机构的收债人;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则为公司创建并实施权利保护法案,使世界性大公司自身的事务不受人民、社区和民主政府的干涉。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全球金融体系的监控者,面对无法偿还贷款的国家,他们就像法院任命的清算接收员一样,在真正的破产国家和国际贷款之间设定了财务结算的条件——在结构调整的名义下,将一整套政策应对方案强加给了负债国,要求进行彻底的经济改革,引导更多受调整的国家资源和生产活动去偿还外债,将公共财产和服务进行私有化,调整进出口方面的限制和关税,以提供津贴的方式吸引外国投资,推行对全球经济更加开防的国家经济体制。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这项政策促使非洲和拉丁美洲进行调整的国家在1980念道1987年之间人均政府总支出在下降,但用于支付利息的份额却在上升,拉美政府预算中分配给利息支付的比重由9%上升到19.3%,而非洲从7.7%上升到12.5%。虽然调整后的国家都出现了较高的经济增长,但这些国家的国际债务和贸易赤字却在上涨,社会状况在恶化。

  陷入危机的国家需要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政府压制工会,降低工资、福利和劳动条件,为外国公司提供了特殊的税收减免和补助,放宽了环境保护法规的执行力度。“为了吸引像您这样的公司……我们夷平高山、砍光丛林、填平沼泽、让河流改道,重建城镇……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您在我们国家能有一个更便捷的做生意的环境。”——1975年菲律宾政府在《财富》杂志上做的这则广告最为典型。

  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设定的框架下,几十个国家都希望通过增加自然资源和农产品的出口来提高自己的外汇收入,促使了所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下降,加上关税壁垒的降低,国内对进口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促使被调整国家贸易赤字和债务持续增加。

  世界银行援助的工程项目和结构调整计划通常都会带来这样的后果——外来援助的赢利通常是用来使人们更加依赖进口技术和专家,用来鼓励依赖进口的消费生活方式、投资和腐败,用进口商品取代国内生产的产品,用于把数百万人口从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和水源上赶出去——这些援助通常都对发展起了反向的作用。

  在三大国际组织的推动下,20世纪后半叶,公司全球化获得了极大发展,导致了同行业的集中,许多公司的影响跨越了国界,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加强。经济学家们认为,当4个最大公司占据了40%的市场份额的时候,国内市场就会具有垄断性。如果5家最大的公司所占份额超过了50%的全球市场,那么这个市场就会被认为是高度垄断的。

  《经济学家》杂志曾经报告了12个全球性产业中五大公司的集中系数,其中耐用消费品部门最大的5家公司控制了70%的全球市场。在机动车、航空业、航空航天、电子元件、电力和电子的钢铁业中,最大的5家公司控制的股份都超过了50%。在石油、个人计算机和大众传媒业中,5个最大的公司占据了40%以上的销售份额,显示出强烈的垄断倾向。

  大公司垄断的结果就是小公司减少,根据科顿的统计,从1935年到1989年期间,美国人口增加了一倍,而美国小公司却从680万个减少到不足210万个。而世界前100个经济体中,就有50个是公司,1991年全球最大的10个公司的销售总额比世界上最小的100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还要多,而目前只有可能差距更加扩大。

  世界上最大的200个工业公司只雇佣了1%的世界人口的1/3,但却控制着全球经济产量的28.3%。除金融机构外,世界最大的300个跨国公司拥有大约25%的世界生产性资产。科顿认为,全球发展的趋势是“市场和生产性资产的控制权正日益集中到一小部分公司手中”,“公司巨头们正在裁减人员,但却没有减少自己对市场、金钱或者技术的控制”。
 
(特别提示:《沃尔玛,黑工厂的好伙伴?》全部图文除署名外为《市民》杂志主笔、驻北京记者黎光寿原创,已经发表于《市民》杂志2007年12月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传统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网络媒体转载请转载本声明。作者邮箱:liguangshou@sina.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