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当年第一次玩光荣出品的《信长之野望》时,活活是一个大棒槌,满眼人名竟无一个识得,玩起来兴趣索然。
后来我无意之中在杂志上翻到一篇名为《宛如梦幻》的连载,对日本历代历史娓娓道来,举重若轻,无不详尽;而且更难得的是,是文的文字风格不象传统历史普及文那样枯燥乏味,通篇语气轻松有趣,比喻清奇,把一个千头万绪的乱世拎的一清二楚,读之让人神往。
那会儿网络初兴,《明朝那点事儿》式的趣说历史距离流行还有许多年。此文横空处世,可真是不可多得的传奇之作。
从此我对日本战国的兴趣一发不可收拾,也顺便记住了作者的名字:赤军。
当年看《宛如梦幻》的时候,喜欢之余,还是有些遗憾:整篇文章既然立意是全局全景,对于具体人物的细节和专论便很难照顾得到,只能盼着作者叙史有余,拨冗拿出些闲笔多提两句。
如今这本《风云信长传》,可算是弥补了这一缺憾——屈指一算,已经十年有余。
以往国内关于日本战国的介绍文字,大概只有专治东亚历史的专家学者才有所涉猎。难得有几本著作,论及室町幕府、安土、桃山时代时也多是重全局分析而少记略,往往数笔带过,无非“庄园式经济”、“武士阶层”、“封建诸侯”之类着眼点,深是够深了,我等寻常百姓却实在消受不起,遑论普及。
而一些网络爱好者出于兴趣而撰写的战国人物列传,精神虽然可嘉,终究不是科班出身,往往得之“好玩”,失之“精密”,在史料运用和考据功夫上差了许多,要么谬误层出,要么简略浅薄。
而《风云信长传》的出世,显然在这两者之间取得了一个微妙平衡。赤军的文笔,套用裴松之评陈寿的话说,就是“铨叙可观,事多审正”。书里始言一人,中散为万事,最后又合于一人,经纬分明,丝毫不乱,把信长一生连带战国最波澜壮阔的时代分剖得一清二楚,与《宛如梦幻》的特色可以说是一脉相承——而文字组织与对史料的分析力却比后者更上层楼。
读《风》时,能清晰地感觉到,作者若非有对日本历史、文化、军事、民俗、地理等领域的深厚造诣,断然写不出这等举重若轻,似轻实厚的洗练文字。以前有句俗话:有十分的底子,写一分的事。用在这里,颇为适当。功不唐捐,数年爬梳之苦,于此便能看得出痕迹。
更有价值的是,《风云信长传》并没停留在文字方面,每谈及人物生平、家族来历、战役介绍时,往往穿插附以极为详尽的家徽图样、文物照片、原本家谱、战场形势图等等,足见作者用力之深,资料搜集之勤。这在国内的日本战国史论著中相当罕见,即便当作资料来用也极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