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作文题出来了。每年这个话题似乎都能引发议论,无数人对各个地区的题目品头论足,臧否一番,这个死板那个有创意云云。
其实我倒觉得,作文题目其实是无所谓好坏的。考作文考的是学生的临场文字组织能力,真正的强者就算是碰到《选择坚强》这样的题,一样可以写出好文章;若是那些死读书不通世故的呆子,饶他去写一万遍《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一样惨不忍睹。归根到底,高手实力是不受作文题难度影响,被作文题左右了水平的学生都是作文能力不够。坏的作文题有时候比好的作文题更能考出作文者能力的高低;就好像F1赛车,若只是在长安街玩直道竞速,舒马赫大爷和巴顿大概不相伯仲,但若是把他们扔进全是满地拐弯儿的布达佩斯赛道,巴顿就只有给舒马赫提鞋的份儿了。(当然,这个是个人主观好恶。)
明清时代的八股文考试中,因为只能从四书中选题,时间一长难免重复,于是为避免这种状况,有时候考官会把两句完全不挨边的话搁到一起,谓之“截搭”。这时候考验的就是考生的联想能力了,因为他们必须要把本来毫无关系的几句话联系到一起,还得合情合理。所以这种截搭题看似无理,却是真正能考验水平的。比如有一道截搭题是“乃是人而可以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前一半是《大学》里的句子,后一半是《诗经》里的诗句,本来十三不靠,但就有人承题写成“夫人不如鸟,则真可耻矣;耻之,耻之,莫若师文王。”连缀的天衣无缝。
我在邓云乡的《清代八股文》中看到过最极端的一个例子,某一年考试的题目就是一个“◎”。这个不是字,而是四书中用来标明段落的标点符号。估计那个考官也是穷极无聊,也出了这么一个怪题。若是寻常人等,只怕早被骇爆,可偏偏有许多高人,给了许多种作文的办法。什么“圣人立言之先,得天象也”、“圣人立言之先,无方体也”、“夫人未言之先,空空也”、“先行有言,仲尼日月也”。
由此可见,作文题好坏,根本不是根本问题所在。若全依了我,高考题出个“一夜北风紧”,虽然俗鄙,却不见底下的,才考较考生窗上功夫哩。
今年题目里,我最喜欢的是福建省的,太有创意了。我如果参加了高考,必会去选第一项“诸葛亮借箭未满十万支。”就写一句话:“诸葛亮借箭未满十万支,死了。”浙江的题也不错,有些味道,其他地区的就一般般。
值得一提的是江西的题目,比较难,因为我完全没领会到那个故事他究竟想说什么。而我大概会写:“从前有一只雨燕,因为太胖不会飞,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