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我理想的咨询商业模式
未来的咨询商业模式应该是什么样的?近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第一阶段,咨询专业化。可以有几个方向的咨询内容,方向未必很多,但一定要专业。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打基础,培养专业人员,打造管理平台,或许挣钱不会很多。只有把基础打好了,公司日后才可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专业化做好了,才有可能提供多元化组合的产品。
这一阶段的关键成功因素是知识管理和运作管理,目标是逐步实现批量复制,力争具备同时运作多个项目的能力。
第二阶段,提供多元化组合的产品。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下,专业化是立身之本,但真正要成为行业领跑者,必须靠多元化。当然,这里的多元化并不是指开拓咨询之外的业务,准确地说,是指提供企业所需的一揽子服务。具体可以表述为,以运营咨询为核心,以人力管理咨询、工业工程咨询为两翼。也就是,站在企业一把手的角度,全局地看待企业当前运营中的问题,找出关键所在,即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排定解决问题的顺序,然后针对性地选取人力资源(包括组织结构调整、绩效考核方式变更、薪酬调整)和工业工程等方式方法,提出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这一阶段的关键成功因素是综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能够在继续批量生产专业化咨询的同时,逐步通过整体解决方案的提出,提高利润率。
第三阶段,现在难以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不过可以给出几种可能的选择。
方案一,承包企业。利用具有多元化管理技能的团队,承包中型制造企业,负责除销售、采购之外的内部所有环节。据了解,曾有我的前任同事现在就承包了某大型制造企业的两个事业部,年销售10几个亿元人民币。
方案二,被某投资公司收购。成为复星集团、弘毅投资等公司的管理团队,专门负责帮助复星、弘毅所收购的公司实现价值增值。
方案三,如果具备成熟的条件,也可以考虑直接介入投资领域。具体操作方式就是另外注册一投资公司,出资人可能相同,但两公司之间没有股权关系,而是有战略的协同。
通过最近对咨询行业的研究,我深为和君创业而折服,又深为其现状的分崩离析而遗憾。最初的“和君四杰”——彭剑锋、包政、王明夫、李肃,是多元化咨询的最佳典范,他们的团队形成了一个“投资+咨询”的强强组合。
彭剑锋:管理学专家,国内首屈一指的人力资源管理学教授。
包政:管理学专家,对战略和营销颇有研究。
王明夫:金融投资专家,曾任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
李肃:金融投资专家,2006年初时舌战郎咸平,前不久又因给上海市纪检委的检举信而使大名鼎鼎的达能败走大光明。
然而,为大家熟知的和君创业著名案例中似乎并没有“投资+咨询”式,而且更遗憾的是,后来“四杰”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在给我们留下了一幅美妙的想象图景之后,“投资+咨询”式的商业模式已然不再。不过这并不妨碍我认为这是咨询公司未来理想的商业模式。
商品价格由什么决定?
工业工程咨询产品为什么卖不出高价?
如何提高咨询产品的价格?
我理想的咨询商业模式是什么?
我已经以个人陋见一一回答了这些问题。好,纸上谈兵已经结束,接下来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