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过往随笔 |
(二)初来DN
来公司后不久,我就加入了河北A市DN钢铁公司项目组。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DN的规模不能算小,03年的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人民币,生产能力达年产钢120万吨,设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和动力五个分厂,员工总数超过3000人。当我知道老板刚30出头时,再联想到初出茅庐、尚未脱“懵懂”二字的自己,不禁感叹不已:同是70年代生人,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DN座落于A市B县C镇XM村,前身是1992年由广东XM国际投资集团筹建的A市XM钢铁公司。原先这里只有大片的农田,“先有钢铁厂,后有XM村”,当地人如是说。
大门正对着农田,而厂门之后数百米处则是炼铁高炉等一座座庞大的黑色钢铁机械。我不由得感慨起来:DN前的马路仿佛一条楚河汉界,它隔开了农业为主体的小农经济和以钢铁行业为代表的现代化大生产。
我站在DN大门之前,是满怀着敬意的,这出于我素来对生产制造企业的钦佩;对实业起家的富豪——如“塑料花大王”李嘉诚——的推崇一定程度上令我爱屋及乌。我习惯于“曲解”弗里德利希·李斯特的名言——“财富的制造比其消费更重要”。一直以为,是生产出实物的企业为社会创造了最大的财富,其重要性远非金融等行业的企业可比。所以我总盼望着能深入了解此类企业,现在XHX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我非常感激。
深色装扮的项目经理林彬满脸笑意地从DN公司大门走出来,他并不高大,但有一付很宽的肩,光亮的额头暗示着这是一个脑力发达的人。实际上,他不只脑力发达,后来我发现,号称“曾修过京九铁路”的他精力同样超人,这一点在项目组更是无人能及。在食堂我见到了另几位同事,来自上海的楚戈,和我同日入职的黄文颖,老友徐建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并肩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