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请多给些鼓励
(2009-03-29 18:03:13)
标签:
杂谈 |
大学生就业,请多给些鼓励
祝振强
人头攒动、全然拥挤成一张贴饼状的招聘会现场特写照片;数千、数万名大学生争抢一个职位、甚或几千名研究生争抢服务员之席的头条新闻;投递数百份求职简历如泥牛如海的惊人消息,直至大学生“搓澡、卖肉、掏粪”、“住桥洞拣破烂一年有余”的大字标题……甚至发展到了最近几日___大学生早嫁\大学生求签占卜等等.
时下,诸如此类大学生找职位难、就业“沦落”的媒体新闻,以异乎强烈的视听语言,冲击着人们的头脑。一时间,大学生就业,大有风声鹤唳、令人闻之胆寒色变之势。姑且不论这类媒体过于强调职业特性本身,是否便已潜隐着高下、贵贱的陈腐职业观念,单就其造成的社会效果而言,即已远远背离了社会的实际以及我们理应倡导的价值观。
应当说,大学生就业,的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不小的难题。金融危机寒风吹袭,给本已严峻的就业形势再泼冷水。据预测,今年,将有700万大学生待安置就业,大学生就业,的确困难重重。但是,所有这些,并等于说,这已然是我们难于逾越的一道沟坎;并不意味着,对此我们已无策可对,无计可施。相反,一如我们国家、社会的发展轨迹一样,起伏波折、难题险关,只能是我们迈向下一个目标的新起点。没有翻不过的梁,没有迈不过的坎。相信目下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改革的逐步到位及政府部门的多方努力,会很快得以缓解。
大学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宝贵财富,重要的人才储备,是我们国家未来建设、发展的生力军。我们无论如何,都应呵护、善待这支后续储备队伍。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博士生,都处于学习阶段,社会经验、人生阅历、心理等,皆有待积累、磨砺、完善。在他们行将踏入社会、走向职业生涯的当口,恰逢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就业不景气时期,对此,我们更多的是需要给予他们多角度、全方位的引导、鞭策、鼓励,对他们各自的就业困难、择业状况,要多加客观、全面、辨证的个案分析、诊断。一味渲染夸大、只计其一忽略其十,甚至穿凿附会,危言耸听,只会加重学生们的心理负担,使他们陷入迷茫、无所适从的泥沼;还会误导社会公众舆论,影响有关方面的决策。
媒体中人当谨记:选取一个别致的角度、制作一张特效的照片不难;策划一个吸引人眼球的选题,推敲一个令人驻足的标题不难,难的是公允、全面、客观、真实,不煽情、不夸饰;难的是以我们的智慧和付出,尽到一个媒体应尽的沉甸甸的社会责任;难的是在寒冷的冬日,雪中送炭,烛融冰寒,令每一个前行的人,都能温暖入心,振奋作为。
实则,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需要“选题”、“策划”的内容有很多,如鼓励大学生们彻底转变择业观,鼓励他们多渠道就业、自主创业,鼓励他们重新“回炉”,专业本领之外,再学技艺技能;呼吁部门、企业、用人单位取消五花八门的就业歧视,尊重就业者,尊重人才;促使有关方面反思教学内容、观念是否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适应市场需求以及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门路、为大学生就业多开盏绿灯等等。总之,实事求是,客观公允,对大学生负责,对受众负责,对社会负责,既应是我们的工作目标,也应是我们的工作原则——守之则多方受益,逾之则贻害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