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火锅·2
(2011-02-20 18:35:02)
标签:
曹万生原创散文成都的火锅红星路老南门红盆景胖哥蠔油狮子楼文化 |
分类: 散文 |
好的味道会长腿。80年代中期,重庆麻辣烫鲜并融的火锅吃法,终于驶到成都。最先摹仿的有两家,一是在红星路口老百货站旁的一家小店,店主雅致而时髦,西装革履,一头喷气式吹头,略施了点香水,在当时的成都是少见的打扮。店太小,只有四张小桌子,一人一方,很是拥挤。煮法与菜点没有什么变化,只是略减了一点辣味与麻味。价格比重庆贵太多,没有什么人光顾,店主说,来这里的以峨影厂的演员和艺人多,一般都是晚上来。还有一家在人民公园对面,也是一家小店,桌子也是四人桌,但略矮,置塑料方凳。这里略便宜一点,但吃客也太少,偶然有几位来,都喜欢点便宜的素菜,特别是豆芽,老板甚为不悦,说是油都烫完了,以后就规定了,单点素菜不卖。一段时间,两家都很寂寞。对于向来以赶时髦为著的成都人来讲,这火锅还是太辣了太麻了太贵了一点,并且这种太野蛮的吃法,还没有人习惯。
资本的力量催生了火锅的繁荣。随着商业请吃的开始,随着青年路个体户群起、磨子桥电脑生意兴起,老南门靠红星路南口的一块100多平方米的坝子,成了成都贵人吃重庆火锅唯一的场子。
这坝子不小,在红星路与安顺桥路交叉路口东北侧,东西长约四十米,南北宽约七八米,北宽南窄,不甚标准。坝子以北,是一排老成都的木板房,略有十数间,每间进深十多米,宽约三米,土为地,板为门,每天开门关门,要一块一块地上下门板。坝子以南,是马路,那坝子,当时就是人行的便道了,白天也是自行车洪流泛滥之地。许是由于这坝子宽敞且不用付租金的缘故,被第一批成都火锅老板看中,先在坝子位中处开出一家门面,谓胖哥红盆景。
这红盆景貌写了重庆火锅的盛貌,容易传播,胖哥加以改造的是,加了不少海鲜进来,同时加了蠔油,免费添为油碟,可以减轻重庆火锅的辣味与麻味,同时成为平时吹牛的海味谈资,因此,无论喜欢不喜欢,只要吃过,都要加上许多的蠔油,以便口福。胖哥略胖,人甚和气。生意一炮打响,坝子其他的门面纷纷改行开了火锅,互相竞争互相拉客,有打真正重庆火锅的牌子的,有打真正胖哥牌子的,最后,资本终于联合,成了一家共营的红盆景。
这红盆景的生意,最好的是晚上。人流成潮,吼声麻耳,数十米的门面头顶,跃上天空的霓虹立成了一片高墙,把半个天空都染成了红盆景,店堂灯火延伸到坝子,坝子上开的全是敞席,头上灯火、店堂灯火、天上霓虹,辉煌了整个老南门,照亮了成都的南城。过往路人均纷纷踩车驻足探询,伸颈流涎,为其味所醉,为其价所骇,吃一顿下来,一个人得花上十元,是一个二级工月工资的三分之一,对于绝大多数是二级工阶级的成都市民来讲,谁又吃得起呢?
有资本家嫌红盆景热闹诚热闹也,但不免带有太浓的重庆坝坝味道,因此开始把火锅搬进包间雅座,与重庆人夏天赤膊洒汗的吃法严格区别开来,设了空调,让人可以不流汗地在夏天的包间斯文而吃。吃法上也加了成都化改造,油碟温柔,多加香油,味道温柔,过滤酌料,美化观瞻,同时加添鸳鸯锅,改设清油锅,但价格就更贵了,贵到踏进礼仪小姐频抛媚眼招进的包间,没有底到不知道要多少钱才出得了门。进出的主要是商界艺界政界人物。火锅在成都是成了时髦了,但也成了最贵族的时代。
贵族化的标志是杨百万开的狮子楼。杨百万是成都最先放开个体经营时冒出来的第一个大户,做蚊帐生意起家。时无灭蚊妙法,青年人结婚,都要置买蚊帐,然计划经济时代,蚊帐紧俏,杨百万用尼龙丝做好,胜过国营产品,加以敞开供货,一时成为名牌抢手货,一夜发迹,以杨百万名世。蚊帐衰微以后,改行做了餐饮。此时正是红盆景衰退之际,他在万年场,置豪华楼宇,设石狮两座,名狮子楼。狮子楼前美女名媛贵人达官不绝如缕,要问吃一顿有好贵?单说这狮子楼自己组建的迎送客人的出租车队,一律奥迪A6,司机一律白手套,几十元薪水的工薪阶级,谁敢跨进那座楼?更有卖得贵的,是台北石头火锅城,一家子人去给小孩子做个满月,开出4800元的单子。那时候的成都火锅,不对寻常百姓家。
这,一直延续到90年代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