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疆家作客---访美散记之八
(2009-11-21 23:40:24)
标签:
曹万生原创散文美国洛杉矶华文文学于疆右派文化 |
分类: 游记 |
于疆家在加州的阿罕伯拉(Alhambra),静静地躺在一片高低起伏的草地上,车无声地驶到家门,下得车来,看见周围都是一样的别墅,一排排,一片片,相距甚远,都静静地躺着,远看就像草原上一朵朵玫瑰色的云团。
在美国稍有点成功的华人,都住这种房子,于疆夫妇迎出来,我们一拥而上,换鞋,参观。两层小楼,后院还有一座山坡和一个游泳池。他们的女儿正在楼上看书,于疆让她给我们弹一曲,琴声响起来,路上陈公仲先生所讲述的于疆,在这里叠合成一个合影。
于疆是南京工学院的高才生,1957年当学生时被打成大右派,说是与北京大学的林希翎齐名的,随即开始了二十多年的劳改。新时期右派改正后,安排到南京的电力研究院。1983年,碰上第一次评职称,院领导对他的遭遇很同情,告诉他,现在正在安排外语补习,问他参加哪个班,是初级?中级?还是高级?他腼腆地说,高级吧。不用补习吧。就这样,考了个高级的第一。后来,国门松动了,他抛弃了一切,也离了婚,只身来到美国投亲靠友,实际上是来打天下的,那时,他已经40多岁。他凭着一身资深电气工程师的技术,做房地产的配电工程,成就卓越,一下成功了,后来回国,娶了个上海太太,在美国,又有了孩子,他的作品,获得过《联合报》文学奖,他的散文、随笔、评论散见于海外华文报刊,著有长篇纪实《苏伯利亚的故事》和散文集《闯荡美国》。
眼前的于疆声音有点沙,圆圆的脸,很慈善地笑着,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一点也感觉不到狂风巨浪和大起大落历史的痕迹,更感觉不到那种只身来美打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艰难创业的风貌,他是那种行动主义的知识分子?也许岁月给他灾难磨砺的同时,就配给了他一副安详和善的性格。这是一种很好的和谐和统一。我见过许多经过1957灾难的知识分子,改正后一直在思想上行动,不在物质世界实践,老是处于与物质世界不和谐的桀傲不驯的斗士状。于疆是我看到的1957年右派中的另类。
于疆夫人,一位白皙考究的上海女人,据说过去是在上海一家银行做事,做了一桌子的菜,好丰盛的晚餐。
饿了吧,一起吃,要酒吗?要的,红酒,好的。一人一杯,就着知名不知名的菜,饱餐了一顿。酒足饭饱,照了一张就餐相。
他们的女儿一直没有下楼来,女主人解释说,她太忙了,正准备功课呢。在美国的华人,比那些老美,多一些责任感,多一些吃苦的精神,这样来看,也许华人要成为将来美国主流社会的中坚。
告别时,与于疆及他们夫妇留了一张影。
回到酒店,高尔泰老师(耳朵不好,不能打电话)夫人蒲小雨的电话终于来了,我一到美国就开始联系了,今天终于联系上啦,好在我们明天就要到拉斯维加斯了。
091121灯下,追记080602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