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专项复习—概括段落大意
(2018-12-26 22:21:48)| 分类: 教学设计 |
阅读专项复习
济宁市永丰街中心小学 巩庆红
教学目标:
1、清楚概括段落的要求:内容、简洁、完整。
2、掌握概括段意的基本方法:找重点语句,抓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抓景物特点,合并不同的方面。
3、明确概括段意的一般要求,掌握概括段意的基本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
学会概括段意的基本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孩子们,刚刚我们进行了一次检测,发现大多数同学态度认真,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同学们在概括文章段落大意的时候还存在一些问题,其实呀,字、词、句、段、篇都是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其中概括段落大意是阅读的重点,也是我们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复习一下如何概括段落大意。(提前板书:概括段落大意)
二、梳理旧知,释疑解难。
那就让我们以这次检测中阅读二为例,大家看这是阅读二中的段落,那朗读,是同作者交流思想的过程,要想准确的概括段意,多读是前提,那自己先来读一读这一段。好,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这一段?这一段啊要求我们概括出它的段落大意,ppt出示学生的错题,那我们来看一看这几位同学概括的合适吗?
出示问题1:第一种你觉得他概括的合适吗?自己看一看(2秒)
生:不合适,你觉得他哪里不合适?(学生充分的说)能说说你的看法吗?还有没有不同意见?(2生)
生:
师:是呀,这也是同学们在概括段落大意时常犯的一种错误,我们在概括段落大意的时候不是关注文章表达了什么,而是要关注内容,从它的内容入手。(板书:内容 用红色笔写)
生:说的很好,直接接过来,是呀我们在概括段落大意的时候不是关注文章表达了什么,而是要关注内容,从它的内容入手。
我们再来看这位同学写的怎么样?自己看一看(2秒)
生:过于繁琐(不够简洁,生说出来会更好)
师:直接追问这个学生,那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师小结1:是呀,你一下子就说出了他的问题,我们在概括段落大意的时候要简洁明了,不能过于繁琐。(板书:简洁 用红色笔写)
出示问题3:大家看这样概括合不合适?(写的太简单)
师:我们不是说语言要简洁吗?简单不好吗?
师小结3:是呀,我们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但是要注意完整,防止过于笼统,让人看不明白。(板书:完整 用红色笔写)
师:现在我们明确了概括段落大意的一般要求,要从它的内容入手,语言要简洁,还要注意完整。
生订正:好,现在就请同学们按照我们刚刚提到的要求,再来修改一下你的段落大意吧!
师巡视:啰嗦的可以删掉一部分,过于简单的适当的增加一些
师:好,谁来读一下你修改后的内容?(找两生)
生:说对了
师:你看,你概括的真清楚呀。
师:谁还想来说?
师评价:恭喜你,在你的努力下,概括的即清楚又简洁
三、归纳段意方法
好,孩子们,刚刚我们掌握了概括段落大意的一般要求,其实啊要想准确的概括段落大意还有一些方法呢。下面,拿出我们的复习整理单。
1、小组交流:
课前大家已经根据复习整理单对我们本册课文中几个段落进行了概括,下面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一会再汇报给大家听。
2、全班交流:
(1)同学们交流得真认真啊。下面咱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你想交流哪一段?谁先来?
生:交流第一处(我觉得这一段主要讲了……)大家同意吗?
师:直接追问这个人,你是怎么概括出来的呢?
师:是呀,利用中心句的确是概括段意的一个好方法。
师:谁来帮帮他?谁还有补充?
师:嗯,利用中心句的确是概括段意的一个好方法。
谁还想起来说一说其它的段落?(交流第二处)
生: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预设):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发现了它是一个过渡句(说的好的同学)
师(预设):这是一个什么句子啊?(过渡句)我们都知道,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那你觉得这一句话中哪一部分更能概括出他的段意呢?
师:大家看,借助过渡句概括段落大意,去掉承上的部分,保留启下的部分,我们就概括出了段落大意。(ppt过渡句 启下的部分)
师:大家看这两段,无论是中心句还是过渡句,我们只要抓住这些重点语句,我们就概括出了这一段的大意。(板书:抓重点语句)
好,我们继续来交流。
生:交流第三处(2生)
师:说一说你的方法?(一面五星红旗)
师:(如果学生说的不到位)我们都来看看这一段,在这一段中,主要人物是?(我,也就是文中的作者),
师:(如果学生说的不到位)就针对这一段来说,主要人物是谁,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结果呢?
师:(如果说的啰嗦)你说的很完整,如果语言再简洁一些会更好,谁还想试一下?
师:(如果说的好)你真了不起,概括的准确完整,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概括出来的?
生:多读
师:没错,多读的确是概括段落大意的前提。那还有没有其他的好方法和大家分享呢?
师:像这样的叙事类的段落,我们要抓住主要人物 主要事件就可以。(抓主要人物 主要事件)
颐和园的这一段谁来交流?(交流第四处)
师: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方法?好吗?
生:
师:在概括写景类的段落时,我们要抓住了景物和它的特点来进行概括的。很好,请坐。(板书:抓景物,特点)
师:最后一段谁来交流?
师(预设):(针对说的好的同学)你说的即清楚又全面。
师(预设):(针对说的不好的同学)大家看这一段主要写了爬山虎脚的哪几个方面?触着墙的怎么样?没触着墙的怎么样?
像这样,一段中从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的,我们首先要分出段落中有几个方面,接着再提取每个方面的要点,最后把它们合并在一起就是这一段的大意。(板书:合并不同的方面)
师:好,谁在来说一说?
小结:通过我们对复习整理单的归纳与整理,我们复习了概括段意的主要方法,(指着板书和学生一起说)那就是抓重点语句,抓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抓景点、特点,合并不同的方面。
三、综合拓展,学以致用。
师:孩子们,经过大家的一番努力,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明确了概括段意的一般要求,还明白了如何概括段落大意,复习到这里,老师想要考考你,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语气要上去,带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好,我们先来看第一关,小试身手
1.小试身手(2篇抓重点语句)
这里一共有两个自然段,你能概括出它的大意吗?
自己先来读一读,每段至少要读上两遍,相信你一定会有发现。(ppt放两段)
好,第一段谁来说?/第一个自然段谁来概括?(马的力气很大。红军长征途中,有匹战马背上驮着三个重伤员,还跟着三个轻伤员,其中的两个拉着马鞍(n),一个拖住马尾,最终他们六个人都顺利地走过了草地。)
生:
师:同意吗?/谁还有不同的意见?
师:第二段谁来说一说?你们也是这样概括的吗?
(云朵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 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沉。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师:看来这两段啊,难不倒大家,你又是用什么方法概括出来的呢?评价:?(肯定)ppt标红这两段的中心句
师:是呀,这两段都有中心句,第一段的中心句是——
第二段的中心句是——
有的在开头,有的在结尾。抓住了这些中心句,咱们就概括出来了段落大意。第一关就迎刃而解了。
2.再试身手(2段合并要素)
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二关,再试身手
这一段又写了什么呢?自己先来读一读,谁来说一下你概括的大意?你是怎么概括出来的呢?
师:(第一种情况,抓景物,特点)你很会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吗?如果说不出来,这一段写了漓江水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学生说完之后
师小结:你看这位同学真会思考,这一段作者正是抓住漓江水静、清、绿(ppt标红静、清、绿)三个方面的特点把漓江描写的像一幅画一样美。谁来美美地读一读?
评价:(找一个读的好的)文章写的美,你读的也很美。让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一读。请坐
前两关难不倒大家,最后让我们来到第三关,孩子们,让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3. 大显身手(抓中心内容)
快快拿出老师发给你的练习单,
(1)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文章,想想文章第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并把它写在你的练习单上
开始吧!好,谁能主动起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如果概括不出来)你看这一段是讲了谁的故事?我做了什么?还有一个人是谁?对,把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这一段的大意,谁能起来概括?
你看这一段是讲了谁的故事?我,我干了一件什么事啊?谁能起来概括?(张老师,张老师在干什么?他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批改的作业?)
我去送柴的时候,看见张老师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忍受着寒冷为我们批改作业,我心生感动。
师:(如果概括的好)你抓住了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并且概括的简洁,完整,又准确,真了不起。
小结:你看,找到了主要人物做的主要事件,我们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内容,那概括段意也就水到渠成了。
师总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三关都顺利通关。老师啊忍不住要给大家点一个大大的赞。
师:请你说,还有吗?谁还想谈谈你的收获?
师总结: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小,不仅解决了学习中的困难,而且还进行了自我的反思,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下节课,我们将复习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也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复习中能够继续努力,争取更加优异的成绩!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