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6/写给湖南汩罗向□□家门的信

(2010-06-24 10:12:51)

                   写给湖南汩罗向□□家门的信

http://s1/small/5619126fx9da1bec34caa&690尊敬的□□族台:

  首先感谢您对我的信任,并寄来《铁锅向皇后传奇》这么好的剧本和相关资料。您做了一件令向氏族人感动的事,这也是不少向氏族人想做而做不到的事。一拿到您的剧本,我就爱不释手,花了几天时间,一口气将其读完。真是大手笔,让人大开眼界。我完全同意甘征文先生代序和您后记中对该剧本的评价!

  剧本的成功是不容置疑的,特别是围绕变法与反变法的斗争,人物设置和细节描写都给人以真实感。但就个别集来说,也有值得商榷之处,特提出来供参考,以使剧本更臻完善。我不懂文学艺术创作,但我感觉历史题材文艺创作(虚构情节)的前提,应该是尊重基本的历史事实。这您在剧本中大部份都做到了。整个剧本,我感觉问题最大的就是第一集中向皇后的“平江籍贯”和“农家身份”了。

  首先来看向皇后的籍贯。《宋史》和其他的历史典籍都说,向皇后“河内人”。据平江县《向氏族谱》载,向士璧之侄向公荣写于宋咸淳二年(公元1267年)夏六月上浣的《基站记》(实应为《砧基簿》)也说,“先世居河南之开封”;直到公元1261年湖南安抚使兼潭州知州向士璧被冤死后不久,他们一大家五十余口人才从江西洪州(南昌)之洗马市“挈家就食於平江之梓江里”。剧本附录一“平文物函[2003]2号”文内说:“二十五史第八册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列传第二—后妃下文字史记记载:‘神宗钦圣宪肃向氏贵尊立封皇后,湖南省平江县十六都人,故宰相向敏中曾孙也。”实际上,该册该处的文字记载为:“神宗钦圣宪肃向皇后,河内人,故宰相敏中曾孙也。”这里,不仅没有“贵尊立封”等字样,而且根本就没有“湖南省平江县十六都人”一说。所以,在《宋史》里是找不到向皇后“平江籍贯”根据的。

  其次再看向皇后的身份。剧本第一集讲向皇后出生农家,小时学养鸭子。第10页第22行还借向皇后之父向审礼之口说:“我耕田种地,家境贫寒,出身微贱,门不当,户不对”。但实际上,向皇后的曾祖父向敏中是北宋真宗朝莅官四十载、居大任三十年的名宰相,向皇后的祖父辈向传正、向传式、向传亮(嫡祖)、向传师、向传范及向皇后的父亲辈向经(亲父)、向综等都是朝廷的命官。正是看上了这一显赫家族,宋真宗才作主把宋太祖赵匡胤的曾孙女万年郡主许配给向敏中小儿子向传范作妻,使向氏家族开始了与赵宋皇室的联姻。由此看来,向皇后不仅出身于名门官宦人家,而且还有皇亲国戚的背景。如果没有这些关系作铺垫,向氏女要成为“母仪三朝”的皇后和皇太后,可能比登天还难。在封建社会里,这就叫门当户对。

  正是因为向皇后的这种“平江籍贯”和“农家身份”,剧本第一集和以后的内容发生了矛盾。如第27页第16行司马光说:“咱们的这位皇后娘娘,乃是真宗朝名相向敏中的嫡亲曾孙女。自幼博览群书,广知韬略”。又如第303页第12行曹氏太皇太后说“不要再似向敏中的曾孙女一样逞能才好”、第310页第7行曹氏太皇太后又说“她可斗不过向敏中家的那个小妖精”等。

  关于向皇后的像,剧本说明“封面向皇后像,来源于《中国皇后全传》。我推荐另一向皇后像,见于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垂帘听政—君临天下的“女皇”》一书第28页坐在椅子上的“宋神宗向皇后”像,她有可能来自于《历代帝后像》。两者相比,似乎后者的容颜更为端庄秀丽,好像也更符合皇后与皇太后的身份。供参考。

关于向皇后的名,剧本叫向贵尊,并推测乳名叫桂贞。我感觉有点太牵强,似还有疑问之处。不说《宋史》没有“向氏贵尊”之说,即使有“贵尊”二字也可是敬称或作动词解,有尊贵、高贵的意思,不一定指的是名字。据我所知,有的族谱说向皇后叫“向益”或称“益姑”,有的族谱则说向皇后的名字叫“妙英”。也供参考。

  剧本中还有一些小的差错,特作如下更正:

  1、第3页第15行的“圭稚”应为“稚圭”。后面(略)的“圭稚”均应改为“稚圭”。

  2、第3页第18行“向文祥:宰相向敏中之子,向贵尊爷爷,圣封燕王。”整句应删除。因为:向敏中的五个儿子中没有“向文祥”其人;他也不是向皇后的爷爷;他也未“圣封燕王”(圣封“燕王”的应是向敏中,《宋史》列传第四十一向敏中传说:“以后族赠敏中燕王、传亮周王、经吴王”)。“向文祥”之名,正史、方志均未见载,仅出现于部分私家族谱、碑刻中。

  3、第11页第7行向审礼答道:“一个女孩,九个男孩,十三个孙。”第14页第21行向审礼说道:“我上有父母,下有九子十三孙,一女在京城”。实际上,向经(字审礼)只有一女(即向皇后)、两男(向宗回、向宗良)。

  4、第14页神宗给向氏赐御派,不少族谱都这么说,但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因为早在神宗之前,就有“传”、“系”两代人了。据有关资料,宋徽宗赐御派的可能性更大,但仍有矛盾。

  5、第15页第8行“向文祥大人‘燕王府邸’”的说法不能成立。

  6、第19页第18行、第20行的“宗良,宗回”,第333页第18行、第20行的“向宗良、向宗回”,均应改为“宗回,宗良”、“向宗回、向宗良”。因为向宗回是哥,向宗良为弟。

  7、第21页第18行向宗良“考上文状元”、第22页第14行向宗回“为武状元”,与事实不符。宗回、宗良为向皇后弟,无科举功名,均“以后恩授”擢官职。且历代科举整个向氏只有70余名进士,无一名文状元或武状元。

  8、第333页第18、19行“向宗良、向宗回嘉封为仪同三司,分别嘉封汉东郡王、永嘉郡王”,按《东都事略》卷一百十九载似应改为“向宗回除开府仪同三司,进封安康郡王;向宗良与兄宗回同宣制,封永嘉郡王,加开府仪同三司。”

  9、第334页第17、18行“封名向贵尊(原名向桂贞),似太牵强,理由已如上。

  10、第334页倒数第2行“湖南平江十六都太府场是向贵尊皇后的故居遗址”,第336页第3行“北宋神宗皇后向氏原是平江妹子”,第336页第13、14行“向氏皇后出生地原是湖南省平江县十六都太府场”,均史证不足。

  11、第335页第1-3行“宋真宗宰相向敏中,保朝廷安危,杀谋反数人,执法如山,严惩贪官违法数人,积怨仇家甚多,仇家扬言要杀向敏中及后人。为避难图存,向敏中儿子向文祥等后人离开开封是非之地,秘密迁居湖南平江隐居。”此说绝不可信。没有人要杀向敏中,向敏中初任宰相被罢也是因为女人。向敏中开始的五代人都在朝廷做官,家族红火得很,无“避难图存”、秘密隐居之必要。更何况向敏中没有“向文祥”这个儿子。

  12、第338页平江县文物管理所的“平文物函[2003]2号”文的末尾说:“据此,我们初步认为,该处应是向皇后故居遗址”。但他们“根据”的“二十五史第七册宋史本纪第十四-神宗”、“二十五史第八册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列传第二-后妃下”的两段文字,与原书原文都有原则的出入,明显是经人改加的。根据错了,结论自然就站不住脚。

  13、第339页倒数第8行“史载,神宗曾封皇后向氏之爷向文祥为‘燕王’”,此说有多错。一是向皇后之爷是向传亮而非向文祥,二是向敏中而非向文祥被封为“燕王”,三是追封这“燕王”的是宋徽宗而非宋神宗。

  14、剧本尚有一些错别字,一并校正如下:

 (略)

  除剧本外,感谢您还给我寄来了其他资料。《宋朝向皇后故居名胜景区建设规模》图,很有气势。但图上“向皇后二哥传远公墓址”有问题,因为向皇后没有二哥只有二弟,向传远另有其人,虽不是向敏中直系,却是向皇后祖父辈的人。热爱家乡,为开发家乡旅游项目出力,这无可厚非。我意,建向皇后故居,应慎之又慎,不可操之过急。首要的工作,要论证“向皇后故居”的真实性。不仅要得到国内著名专家的首肯,而且还应获得省级以上权威部门的批准。(略)我的这些话,有点像泼冷水!但有个提醒总比没有好。前些年,有人说在四川开县发现了向敏中坟墓,说得有鼻子有眼,嘲得沸沸扬扬,稍有历史常识的人会觉得近于天方夜谭。

  寄来的《岳阳晚报》(略)之“读后”文章和书末附录二“神宗皇后娘娘原是平江妹子”的专题报道,多有失实。诸如“向皇后,名向贵尊,《宋史》记载为平江县十六都(今平江县伍市镇)盘塘村人”、“神宗封向皇后之祖向文祥为‘燕王’”、“向敏中殁后,其子向文祥等迁居南下避祸,见平江山青水秀遂居于此”等等,未能下功夫去考证,给人以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的感觉。

  您在来信中说,您有意再撰写一本《向敏中宰相传记》。这是好事,我会大力支持您的。向敏中的事迹资料,比向皇后的要多,写出来会更精彩。反观《铁锅向皇后传奇》,我相信您这个能力和实力来写好向敏中。其实,向氏还有一个人物值得写,那就是南宋抗蒙英雄向士璧,他的事迹很感人,(略)估计会更有意义和价值。

  (略)

  从剧本后记等得知,您查阅过《向敏中族谱》。我知道宋朝人向缄编纂过一本《向敏中家谱》,就是遍寻不着。不知您处有没有,如有类似的资料,能否寄我。

  说得太多了。以上仅为一己之见,不一定就对,若有不当之语、得罪之处,尚望海涵。

          此致

敬礼!

                           向□□ 敬上

                                2008年7月3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