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教学之道在于“求惑”!

(2024-10-15 11:07:56)
标签:

转载

分类: 教育教学


                         [转载]教学之道在于“求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都很简单,根据教师所掌握的内容直接传授即可。但解惑这一任务,看似简单但并不好操作。关键是:惑从何来?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关键在于教学生之所需,教学生之所疑。疑从何来?笔者认为,学生的“疑”和“惑”应该来自以下途径。

 批阅作业

  教师通过布置作业,收交作业,批阅作业。及时发现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恰恰是我们教学的宝贵财富。只有知道学生错在哪里,我们才能精准分析,精准施策,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否则只能是隔靴扰痒,无济于事。

 学生提问

  好的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应是全体学生生命的狂欢,思维的碰撞,问题的讨论,才华的展示。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学生思考才会发现问题,只有发现问题,学习才真正存在。学生提出的问题才是我们教师教学的任务,才能真正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教师设问

  教材上的内容多为现成的结论或规律,把这些内容装进学生头脑决不能像搬砖一样。需要把这些知识进行粉碎、改装成一个个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去研究,去讨论。就必须设置一些情境问题让学生去体验,去选择,去突破。好的教师不是知识的告知者,而应是引导学生当知识的求知者。在课堂设计时必须要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生活化。

  总之,教学就想修自行车,哪里有问题修哪里。前提必须要知道学生有哪些疑问、疑惑。只有多方获取,才能把准学情,提高课上效率。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