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颠覆传统论断:豆类不是痛风杀手

(2011-09-21 14:32:45)
标签:

美食

范志红

中国

痛风

嘌呤

健康

分类: 健康养生

痛风必须远离豆类食品似乎已经成为铁定的常识。但是,经过科学分析和查找资料,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却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新论——
颠覆传统论断:豆类不是痛风杀手
适量食用,可以替代鱼、肉补充蛋白质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范志红

 

颠覆传统论断:豆类不是痛风杀手


一、食用大豆和痛风无关
由于嘌呤含量太高,大部分医生都会给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提出“不能吃豆制品”、“不能喝豆浆”之类的忠告。
但有关大豆与痛风的文献资料并不能证实他们提示的正确性。
现有的6项相关流行病学报告证实,食用大豆制品和血尿酸水平、痛风的发作之间没有任何关系。膳食干预研究发现,食用大豆制品的确升高了血尿酸水平,但升高的幅度非常有限,完全达不到值得引起临床关注的水平。我的结论是,以现有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证据而论,完全不支持“吃大豆制品会导致痛风”的医疗传说。
另一项在中国中年男性中间进行的研究发现,膳食中的蛋白质总摄入量与痛风之间有相关性,但其中动物性蛋白质有提升危险的趋势,而植物性蛋白质则有降低痛风发生的趋势。在所有食物类别当中,海鲜类食物与高血尿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最为紧密,大豆制品则呈现负相关关系,而嘌呤含量较高的蔬菜以及各种肉类与血尿酸水平没有显著相关性。研究者的结论是,吃海鲜类食物增加患高尿酸血症的危险,而豆制品则降低这种危险。
二、痛风病人可用豆制品部分替代鱼、肉
豆类是造成痛风的罪魁祸首吗?我们不妨仔细想想现实生活中的情况,痛风病人发病前都是怎么吃的?无非是大鱼大肉,海鲜河鲜,加上啤酒白酒。没听说谁是因为每天吃青、菜豆腐、豆类而患上痛风的。
事实上,虽然大豆的嘌呤含量略高于瘦肉和鱼类,但豆腐、豆腐干等经过加工后,挤去了“黄浆水”,溶解了很大一部分嘌呤,它们的嘌呤含量已经大幅度下降,比肉类鱼类还要低。而打豆浆的时候需要加入大量水分,嘌呤已经被稀释,每日喝一杯豆浆并不会引起嘌呤摄入量的明显增加。至于红豆绿豆之类,原本嘌呤含量就偏低,每天吃的数量又很少,在煮粥或打豆浆时加一小把,不会对痛风病人产生不良影响。
所以,痛风病人完全可以用豆制品来部分替代鱼肉类。

三、有些不含嘌呤的食物更危险
临床营养研究认为,在痛风发生的问题上,内源性代谢紊乱是主要原因,外源性高嘌呤食物是次要原因。
引起内源性尿酸产生增加的食物因素如酒精、甜饮料,本身并不含有嘌呤;而大豆、粗粮等食物虽然比精白米、精白面粉嘌呤含量略高,但并不会大幅度增加内源性的嘌呤物质产生。
肥胖是引发痛风的重要风险因素,所以某些高脂肪食物虽然嘌呤含量低但对于痛风更危险,比如炸薯片。而豆类食物则有利于提高饱腹感和控制体重。所以对于痛风患者,炸薯条比豆腐危险更大。
富含果糖的食物和甜饮料也绝不适合痛风病人食用。因为血液中果糖含量的上升,会导致血尿酸和尿液中的尿酸含量迅速增加。我们日常所吃的白糖,分子中也含有一半的果糖。由于果葡糖浆和蔗糖是日常甜食的最主要甜味来源,因此,各种含糖饮料和含糖食品均有促进痛风发生的潜在危险。

四、能吃不是管够吃
在此我还要提醒一下,这里说得了痛风的人可以适量吃豆制品,是在不吃鱼、肉的前提下,替代鱼、肉,蛋白质和嘌呤总量不能增加。
食用量也要控制,建议限制在每日30克大豆之内,换算成豆腐不超过90克,浓豆浆则不超过一碗。
此外,不建议服用任何蛋白粉类产品,少吃仿肉豆制品,不吃豆腐油炸、卤制等做成的小零食。如果食用后身体有任何不适,立刻停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