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高血压和肾病“狼狈为奸”

标签:
尿蛋白微量蛋白尿高血压肾病肾小管肾功能健康 |
分类: 健康养生 |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可以引起冠心病,引发脑溢血,这些已成为常识。但高血压离肾病有多远?大部分人就不知道了。哈医大四院肾内科主任王莉教授介绍,临床上90%的肾衰患者合并有高血压,同时,高血压病也会引起肾损害——
当心高血压和肾病“狼狈为奸”
一、高血压为什么让肾脏生病?
很多高血压患者一上医院,只盯着看心血管内科,其实,高血压病会引起肾损害,肾脏病变同样可引起血压高。
这是因为心血管是一个大的循环系统,而肾脏是由微小血管组成的脏器,是全身血管状况的一个典型“缩影”。长期高血压作为一个大环境,可导致肾脏这个小环境的缓慢改变,出现肾缺血性改变,而致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受损。
但高血压病早期对肾的影响并不明显,很难被发现。随着肾脏小血管硬化缺血逐渐累及肾小管,肾小管浓缩稀释功能下降,逐渐表现为夜尿增加,继而出现微量蛋白尿;继续发展,可能会引起所有的肾小球发生硬化或者退化,最终导致肾脏萎缩、纤维化、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一旦受损,体内的水、钠排泄出现障碍,肾脏产生的一些促血管收缩的物质,如肾素等,使血管更加收缩,血压更高。
二、多数高血压患者忽视肾脏病变
临床上,能及时被转到肾病科来就诊的高血压肾病患者很少。甚至很多此类病人选用的降压药还在继续损害已经不健全的肾功能,最后发展成肾衰竭,白白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这种现象固然与人们对肾病筛查的重视不够,但也与慢性肾病发病隐匿的特点密切相关。肾脏的代偿功能很强,有时即使功能已损坏了60%甚至90%都可能没明显的迹象。
因此,建议高血压患者在确诊初期就应该做全面检查,以明确有无肾脏病。尤其是40岁以下或伴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以及有肾脏病家族史的患者,更应及时进行尿常规和肾功能的检查。
在日常生活中,高血压患者也要仔细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有些患者在发病初期,可能出现夜尿增多、尿液较清的现象,这说明肾小管的浓缩功能已经下降。另外,早上起床若出现眼睑、下肢水肿的症状,可能提示肾脏已有损害。而一般发展到胃口差、恶心呕吐、贫血、易疲劳甚至腰酸背痛、精神萎靡时,基本已到了中晚期。
三、控制血压、定期查肾最重要
此外,高血压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定期评估肾功能的受损程度并考虑血压控制,做到降压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护肾功能。
如果患者查出尿蛋白大于1克/日,血压最好控制在125/75毫米汞柱,当出现尿蛋白小于1克/日时,可控制为130/80毫米汞柱。特别要指出的是,血压控制并非越低越好,因为控制得太低时血流太慢,可引起致命的“心梗”。
此外,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定期检查肾脏。
肾脏的检查一般分为形态和功能两大方面:形态检查可通过B超、静脉肾盂造影、CT、MRI等进行,而功能检查一般只需验血验尿,建议高血压患者每年检查一次,以及早掌握肾脏的健康状况。若在验尿时发现尿比重低且固定在1.010左右,且见到尿蛋白、红细胞等异常改变,或验血时发现肾小球过滤下降、血肌酐升高,则说明肾脏已开始病变,必须尽快进行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