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冒打点滴 欲速则不达

(2011-01-05 15:11:47)
标签:

抗菌素

不良反应

静脉注射

静脉输液

公共卫生问题

健康

分类: 健康养生

感冒打点滴 <wbr>欲速则不达

今年冬天低温多雪,很多人中了感冒的招,各大医院的输液室里都座无虚席。大家普遍认为治感冒打点滴比吃药好得快,其实事实恰好相反——
感冒打点滴 欲速则不达

输液花钱多、好得慢、风险高
一、输液花钱多、好得慢
现在正是感冒高发的季节。得了流感,是吃药还是打点滴?许多人会选择打点滴。据统计,去年一年,整个中国人共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个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的水平。
但是,输液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去年,某医院进行了一次流感样病例调查,调查了将近500例流感样病例,分析用抗菌素和不用抗菌素的病人的病程和转归。结果发现,用抗菌素的患者平均退热时间是2.9天,而不用抗菌素的退热时间是2.4天;从呼吸道症状的缓解时间来看,用抗菌素组平均5.4天,不用抗菌素组为4.1天。用抗菌素组的平均花费是193元人民币,不用抗菌素的花费只有107元人民币,也就是说,流感病人如果输液要多花近一倍的价钱,但病却没有不用抗菌素的病人好得快。

二、输液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此外,静脉输液还存在很多潜在风险。
采用静脉注射治疗,药物直接进入血液,能迅速被身体吸收,因此起效快。但这种借助大剂量给药在短时间内快速治愈疾病的“快餐式”治疗,相对于口服和肌肉注射而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人体的血管就像一道天然屏障,能将有害物质阻挡在外,静脉注射给药却直接突破了这道屏障,从而迫使机体承担起高强度的吸收、代谢工作,很容易对肝、肾等器官造成潜在的损伤,引起一连串不良反应。有资料显示,经常输液的人肺部容易出现结节,成为肿瘤产生的根源。另外,输液中配比的药物越多,隐患也越大。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监测,由于静脉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近年来呈明显增势。
近年来,日益严重的病原耐药现象和各种“超级细菌”的不断出现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静脉注射的盛行,很大程度上也在为滥用抗生素推波助澜。

三、用药原则:能口服不输液
药物专家指出,在发达国家,输液治疗有着严格的控制程序,一般只在急救及非静脉输液无法给药时才应用,门诊输液率远低于我国。
目前,医学界公认口服药物治疗是最安全的。虽然药物吸收有一个过程,还受胃内食物及服药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但它不受条件、环境的限制,可随时采用。如果用药得当,完全能够达到治疗的目的。
从副作用方面看,肌注指的是将药水打到肌肉里,逐步流到血液,产生药效。而输液则是药液直接经由血液进入心脏,进入体内的药没有接收过程,省略了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免疫环节,要是有伤害的话会当即暴发并且十分凶险。因此,肌针的风险比输液要小。
所以,安全用药的原则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即使必须注射的也应该尽量减少注射的次数,同时减少注射剂联合使用的种类,避免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的出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