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捂,15℃是临界点

(2009-03-10 16:07:50)
标签:

养生

春捂

临界点

气温

健康

分类: 健康养生

春捂,15℃是临界点

当下正值冬春季转换之时,人体的防卫体系尚处于“冬眠”初醒的状态,遵守“春捂秋冻”古训是十分必要的。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些“捂”的门道吧!

“不捂”、“捂过头”都不好
民间素有“春捂”的传统。
这是因为人体也同自然界一样,在春天开始复苏,原先处于“冬眠”的皮肤细胞开始活跃起来,毛孔张开。这时,如果冷风袭来,就能长驱直入肌体内部,如果过早地减掉衣服,就会破坏人体恒定温度的调节,很容易患上感冒或引起旧病复发。所以,“春捂”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春捂”也不能过头。如果天气已经明显热了,还穿着厚重的衣服,会超过身体的耐热限度,体温调节中枢会适应不了,同样对健康不利。如果“捂”出了汗,冷风一吹反而容易着凉。这一点对孩子尤为重要。


15℃是“捂”的临界点
“捂”要适度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由于春季气候冷热交替,想及时正确地添减衣物并非易事。其实,要“捂”要脱只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窍门就行了。
一、把握气温: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的人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气温15℃以上就别再“捂”了,否则内在的热会更盛。
二、注意温差: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春天气温变化无常,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日夜温差大于8℃时是捂的信号。
三、持续时间:1-2周恰到好处。即使气温回升,减衣也不能过快。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升后,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


“捂两头”是重点
春捂不仅要把握时机,“捂”住重点也很关键,医生的建议注意“捂”两头,即重点照顾好“首足”。
    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湿气较大,早晚低温,细菌病毒活跃,人容易生病。寒多自下而起,重点“捂”双脚,可以避免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传统养生主张春季衣着宜“下厚上薄”。因为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女性不宜过早换裙装,否则会导致关节炎和多种妇科病。
帽子和围巾也不要着急摘下来。围巾和帽子能有效护住头颈部,避免热量过度散失,不仅能防止感冒,对老年人还能起到缓解因气候变化而加重的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失眠症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