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到运河边,寻找“老杭州记忆”

(2021-01-13 15:27:10)


 

朱成方

 

曾经有位出国打拼多年的“老杭州”,回到心心念念的家乡,寻寻觅觅唯有乡愁。老人家一头扎进街巷深处,蹀躞数天,满眼高楼大厦的杭州城,给他的感受却是“一座找不到记忆的陌生城市。直到有一天,他来到运河边,走进了小河直街,走进了桥西历史街区,走进了大兜路历史街区,走进坐落在红雷丝织厂”、“杭一棉”的老厂房里的博物馆群落,这才感慨万千地说:这才是老杭州的味道!

若是把杭州这座千年古城看作一棵千年古树的话,那么,眼前的这条流淌了2000多年的古运河,这座曾几度湮没于兵燹,却又一次次或修缮或重建,至今仍如长虹般卧在宽阔河道上的拱宸桥,那一幢幢“修旧如旧”、散发着“民国气息”的两层小楼,那枕河而居,三五成群的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围着小桌喝老酒,孵着太阳“吹腮儿”的原住民,那矗立在老码头上,老旧得不能再运转的大吊车,那有着“锯齿屋顶”的传统棉纺车间……就如同镌刻在“千年老树”上的一道道“年轮”,向你诉说着古运河边的兴衰故事。而此刻,我正坐在运河边那家名气不小的“网红面馆”小楼上,一边有滋有味地吸溜着装在粗瓷碗里的“片儿川”,一边透过明净的玻璃窗,望着窗河道里欸乃而过的船儿——曾几何时,上海著名作家陈丹青就坐在这张长板凳上,一边吃着面条,一边看着窗外古老河道上缓缓漂过的船儿,望着修葺一新的老街上那些“民国范儿的老房子”,由衷地感叹:“我找到了老杭州的感觉!”

“小锣一打闹稠稠,肩挑金条上宝舟。张班造,鲁班修,造好宝舟上杭州。     

小锣一打响呛呛,珍珠玛瑙装满舱。前舱船板盖不住,后舱盖起宝塔墙。一天行上三百里,三天就到杭州城。一趟生意刚做定,数数银子三千整。(《中国歌谣集成.江苏省卷》)纵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京杭大运河,在走南闯北的行商们的心目中,从来就是一条“黄金水而杭州,更是行商们心目中日进斗金的商业天堂。歌谣虽有些夸张,但对当年那些走南闯北的商贾来说,船载千钧货,日赚三千银”的行商生涯,不正是他们逐利而行的美好愿景么?遥想当年,运河边众多码头上,樯桅簇拥,力夫叠背,那种繁华鼎盛的场面,是大运河边的常态了。杭州的龙井茶叶、都锦生织锦、张小泉剪刀、王星记扇子以及万隆火腿、孔凤春雪花膏等名优产品,都是通过这条“黄金水,源源不断地运往扬州、镇江、天津、北京等繁华都市。这条长达1794公里的“黄金水”,说它盘活了中国南北方的经济,强化了大江南北政治经济之间的交融凝聚,加强了历朝历代中央皇权的统治力可一点都不为过的。

十里银湖墅,依托的只能是千里大运河,而大运河的运输、取水、排放的便利,孕育了运河边的产业基地。回顾浙江省的民族工业企业发展史,就是数以万计的产业工人用勤劳和智慧,用坚韧和汗水,在拱宸桥边,在大运河畔书写了轰轰烈烈的大机器、大工业时代的产业风云史。作为浙江省最早的民族工业企业,耗银70万两建起的通益公纱厂,当时就拥有近千熟练员工,成为当时全中国规模最大的纱厂,直到归并成大名鼎鼎的杭州第一棉纺织厂,它始终都走在我国棉纺织业的最前列;而创办于1922年的华丰造纸厂,当时的全套生产设备都是从美国进口“洋机”,作为最早实现机制纸生产的企业,华丰造纸厂在全省的造纸行业都可算得上“头牌企业”了;而杭州印染厂,则从创办之初,就创造了印制新中国第一套五星红旗的光荣历史,并理所当然地成为当时国家纺织工业部的骨干企业;而作为浙江省首个国有企业,浙江麻纺织厂也是全国同行中的“龙头企业”,年产麻袋近亿条,那可占到全国麻袋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了;至于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杭州热水瓶厂,自1955年创建之日起,在同行中就算是排得上号的“佼佼者”了,其鼎盛时期,曾稳占“全国三甲”的位置;而集缫丝、织绸、印染于“三位一体”的“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那所处的位置可不仅是“全国第一”,更是“亚洲第一”。至于在我国造船业中只能算“小不点”的杭州大河造船厂,不光是自主研发的警卫艇,曾有幸被美国总统尼克松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当作游览西湖时“御用专船”,他们生产的067、069登陆艇和交通指挥艇,在北至渤海,南至南海的辽阔海疆里劈波斩浪,成为当年保卫祖国海疆的利器。尤其是“大河厂”打造的“067登陆艇”,还曾作为舰船,参加过保卫西沙的海上自卫反击战,建立不朽的战功呢!

说到运河边的“中华老字号”,就不得不说说有着380多年历史、曾在南洋劝业会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屡获金奖的“张小泉剪刀”了,这家盛名在外的“张小泉剪子铺”,最先开在吴山脚下的大井巷内。早在清代的乾隆年间,便曾得到乾隆皇帝御笔亲题“张小泉”三字的金字招牌了。1957年10月,遵照毛泽东主席关于“手工业中许多好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刀剪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都要来一个恢复,而且要搞得更好一些。”的指示,由中央人民政府拨专款,在大关路33号建立了“地方国营张小泉剪刀厂”,从此,“张小泉剪刀”由前店后场的剪刀铺改建为“地方国营”的国字号剪刀厂,逐渐告别了“一只风箱一把锤,一块泥砖一只盆,一把锉刀一条凳”的手工作坊模式,用机械化锻打和碾磨代替手工锻打和碾磨,并增添了电磁振动刻花等技术革新工艺,使产品质量更上层楼,更是成为国际国内的“热销礼品”。到如今,“张小泉”的制剪工艺,早已走出了传统的72道纯手工工序,演进为包括数控技术在内的现代化生产方式了。制剪的材料也从原本传承的“镶钢锻制”,发展成优碳钢、不锈钢、合金钢制作了。但“张小泉剪刀”传承三百多年的“良钢精作”的祖训和传统没有变,如今的“张小泉剪刀厂”秉承“继承传统,不断创新,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理念,使产品的质量以及品牌的美誉度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国内市场的覆盖率长居同行业之首位,海外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现代化的生产工艺,当然是市场用用户的择优规律所形成的,但“张小泉剪刀”的传统工艺却并没有被丢弃而遭湮灭,在位于拱宸桥西侧的“中国刀剪剑博物馆”里,在人头攒动的“手工艺活态展示馆”里,从现场表演的老制剪师傅的一招一式上,你可以看到,古老的“张小泉剪刀”的72道传统制作工艺,那可是一成不变的在向人们演绎的呢。

假如你是一位外地来杭州观光的游客,你一定会到西湖荡舟、会去九溪寻幽,会去灵隐参禅的;但如果你最终还是没去逛一逛“十里银湖墅”,走一走千年古运河,那么,只能说你就如同没来过杭州了。那里,不光有一泓蜿蜒流淌了千百年的运河水,还有三大历史街区里的那一幢幢样式老旧,却修缮得体的老房子,以及一座座留存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岁月印记的老厂房。在这些老民居、老厂房里,你能感受到随着历史长河逐渐消逝的杭州老工业区的繁盛和喧闹曾经的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浙江麻纺织厂、杭州第一棉纺织厂、杭州热水瓶厂、大河造船厂、华丰造纸厂、杭州汽车发动机厂、杭州炼油厂……这些在杭州工业发展历史中曾显赫一时的“国字号”老厂,如今有的已搬离运河边中心城区有的已经湮没在老杭州的历史长河里,大都痕迹难寻了。幸亏,杭州拱墅区政府在城市改造和建设中,有意识的将一些具有历史记取价值的老厂房、老住宅留存了下来,让一幢幢岁月斑驳的老房子,在一条条老街深巷里继续散发着岁月打磨出的斑驳气息,那就是当下远近闻名的小河、桥西和大兜三大历史文体街区了。而在一排排留存着老工业特别记号的、有着“锯齿型屋顶”的老纺织厂房里,办起了“全国独一份”的手工博物馆群落。如今,再走进这一座座充溢着“老工业气息”的厂房里,虽然听不见曾经在这里昼夜不息的纺机轰鸣声,但你却还是能从大门口的展馆介绍中,从座落在码头上的那些“老掉牙”的大吊车上,从保存良好的工业传送梯上,辨识出“老运河边”的“老工业气息来的。你看,人气很旺的“手工艺活态展示馆”,它的“前世”,不就是“杭一棉的东纺车间么?如果再循着东纺车间的“年轮痕迹”一轮一轮的往前追溯前世的前世就是“杭州第一纱厂”了,再往前,那就能追溯到杭州纺织行业的“老祖宗”——“通益公纱厂”了。而“手工艺活态展示馆”边上的“中国伞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的前世,则是最早的“通益公纱厂”的办公大楼——则是稍晚一些的“杭州第一纱厂”东纺车间的槽筒车间了。再回过头来到博物馆大门前的那块碑墙前,去读一读碑文,这“年轮”上的一道道“轮回足迹”,都会得到书面印证的。当然了,你一定还会欣喜的看到,就是眼前的这个“通益公纱厂”旧址,已经在2005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                       

转出博物馆的群落,再走几步,就是桥西历史街区了,你可以走一走桥西老街上的青石板路,逛一逛那里的“回春堂”中药铺,看看坐堂的“老郞中”为病人搭脉开方,或者就到古意浓郁的民居“如意里”串个门,找上个正儿八经的“回迁老杭州”聊个天;你还可去老街上转转那里的花房、画室、陶铸间,手工坊、品墨轩……如果累了,也可以哪里都不去,就坐在带着淡淡凉意的河埠头,看青瓦白墙小木楼,看运河流水泛轻舟,感慨年华逝水,岁月蹉跎……  

沿着运河边的青石板游步道,你还可以一直往南,到小河历史街区,逛逛传统味十足的老酱园,看看小河直街上的老孵坊;运气好的话,你还有可能听到从“小河驿国际昆曲会客厅”传出的昆曲呢,哪怕听到的只是残段,也是字正腔圆,如珠落玉盘似的,好听着呢!当然了,从桥西历史街区往南,经小河直街,一直到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这一路上,你可别落下这些好看好逛的地方哦:青莎公园、夹城夜月、半道春红、江桥暮雨、北新关遗址……渴了,你就找一家临河开张的老茶馆,喝上一壶正宗的龙井茶,饿了,你就寻一家小有名气的“网红店”,吃一碗味道正正的“片儿川”,不管怎么说,从北到南,这一路逛下来,一定不会让任何一位迢迢千里到杭州来的中外游客失望的。

这一路走下来,你当然就会读懂拱墅区的历届政府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一张蓝图画到底”的用心所在了。在这幅长达12千米的“活态的清明上河图”里,你能品味到最最正宗的“老杭州味道”,深读一个个省、市历史文保单位:你可以去香积寺、青莎古镇、江墅铁路等历史文化遗迹寻古探秘;可以去小河、桥西、大兜等三个历史保护街区品尝“老杭州味道”; 可以去水田畈新石器时代遗址、半山战国墓、通益公纱厂旧址等23处文化遗迹补一补你的历史课;还可以去半道春红、夹城夜月、江桥暮雨等“湖墅八景”吟诗作画;你可以去半山的望宸阁吹箫放歌;去步转景移的运河游步道上加入“新年走运”的毅行队列;还可以在“大运河元宵灯会”上赏灯射谜,博一个好彩头……星罗棋布在商业区、运河边、住宅小区内的一个个图书馆、影剧院、书店、酒吧、茶楼飘逸出浓浓的文化味道,一个个颇接“运河文化地气”的大型文体活动,更是给这一带的历史街区、名胜古迹抹上浓墨重彩的“运河文化色调;至于“一河串百艺”、运河大讲堂、运河少儿影评院、民星大舞台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基层文体活动,那就只能让运河两岸的老百姓乐不思家了。

“留下老杭州味道”的同时,拱墅区的各届政府也从来没放下过“打造新拱墅”的目标,近年来,不仅营造出的白马公寓、武林一号、运河XX等让杭州人争向购置的高雅住宅区,还打造出以时尚、艺术、乐活为核心价值观的商业中心——乐堤港。对时下众多要求高吕质生活的杭州人来说,住在武林一号,去运河边的历史保护街区散步休闲,到乐堤港娱乐购物消费购物,那就是杭州人小康生活的标配了。

岁月在流逝,十里银湖墅,也一直在变。没人知道,在一届接一届的拱墅区人民政府的手里,这一幅长达十二公里的“活态清明上河图”,将描画到哪一年才肯“杀青”?究竟要画得多美才肯收笔?人说:我们正为之拼搏的今天,终将成为历史的明天。为了拱墅区的明天,为了大运河的明天,我们值得拼搏,我们愿意期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