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孔方兄”污了国际义工!
(2018-07-28 01:01:02)不能让“孔方兄”污了国际义工!
浙江之声特约评论员朱成方
这个暑假,利用假期报名参加各种国际义工项目的学生越来越多,其中绝大多数为在校大学生。他们通过向义工组织交纳报名费,参加一至三周的短期项目,从事动物保护、志愿教学、医疗服务等志愿服务工作,项目地一般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近至东南亚,远到非洲。然而,很多同学报了名才知道,心目中“高大上”的国际义工项目,面试环节形同虚设,公益成分大打折扣。在庞大市场的背后,却存在着相关机构资质不全、组织管理松散、安全隐患无法排除等问题。
五一清迈国际义工招募:与其人海流浪,不如与象共生,穿梭泰北丛林;
狼群疗愈义工旅行招募:在洛杉矶的山谷,遛狼去……
看看这样的国际义工招募广告,就足够让很多大学生为之热血沸腾地去报名了。但真要是报了名,去体验了一回“国际义工”后,就知道了,原来还是自己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说白了,所谓的“国际义工体验”,其实就是当下面向大学生的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而已。比方说,你本来是应该到柬埔寨的丛林深处的某所贫困小学去支教的。但去了之后才发现,“支教”只是个由头,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里,由于事先没培训,也没为教学工作做必要的准备,走进学校的课堂,你还能讲什么课呢,对当地的孩子来说,所谓上课,也就是陪他们玩上几节课的时间而已。但对“国际义工”来说, “吃遍暹粒,逛遍吴哥窟”,那倒是坐实了的。
既然是“做义工”,有关的“生活费用”,当然得自理了。门槛精一点的同学若是“精打细算”一下,便不难发现,那边吃住很艰苦,自己所缴纳的“生活费”根本花不了那么多。比方说有位同学做了5天“国际义工”,除了自理的机票等交通费用,他还得缴纳2600元的生活费。但睡的是上下铺,20多人共用两个卫生间洗澡,一天的费用也就100元左右。至于剩下的2000多元到哪去了呢?没人知道,反正不会退还给同学们了。
当“国际义工”成为商业噱头了,收费高了,准入门槛低了,培训成为空话了;于是,“做义工”就成为“打酱油”了——问题出在哪里呢?就出在“孔方兄”身上。那么,假如没钱赚了,谁还会操办这事呢?其实,我们每个城市都有共青团组织,都有志愿者协会,假如由他们来操办这事,就不存在“商业化”问题了,不用说,上述问题也就不会再成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