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把“花”留下
(2018-06-03 17:28:38)
建于2010年的城西花蒋路改名为蒋墩路,已经两个星期了,但这两天,关于改名的讨论还在继续中,不少人认为,相比现在的蒋墩路,指向性是明白的,就是蒋村到三墩的意思,但远不如以前的花蒋路有诗情画意。但也有人认为,以前的花蒋路,早已随着西溪湿地公园的建成,改名为福堤了,而福堤又不通车,这段路当然要叫蒋墩路了。针对这事,我们连线本台特约评论员朱成方,听听他的观点。
原来,是很多老杭州的“花坞情节”在“作怪”。而花坞这个地名,在明清时期就很有名的,《钱塘县志》和《杭州府志》都称为“以多花名,地绝幽邈”,清代文人林纾在《记花坞》中写道;“坞以多花名,余来初不见花。一径绝窄,出万竹中,幽邈无穷。”可见,老先生去花坞没看到花,只看到一片幽邈的竹林。但对很多“老杭州”来说,花坞果园的那片一望无际的桃林,倒实在是让人流连忘返的:花开时,蜂萦蝶恋,艳丽不可方物。花坞水蜜桃,味道更是正宗。只可惜,如今这片果园已经消逝在岁月中了。正因为“失去”了,所以特别让人舍不得,哪怕仅仅留存路名上。这样的情绪,可以理解。
那么,花蒋路只是被西溪湿地圈走了一段,成了福堤,那剩下来哪段为啥就不能叫花蒋路呢?我想,既然这条路已经不再是从花坞到三墩了,再叫老名字,恐怕就有些牵强了,且还有误导之嫌。再看看那张公布的地图,原本的花蒋路,已分为三段,从南到北,依次为花坞路,福堤,蒋墩路。而花坞路虽不长,但它就在原来的花坞果园边上。最让人欣慰的是,它把“花坞”这个让人舍不得丢弃的地名,完整地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