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打工20载“老无所养”的教训成为历史
(2014-10-21 20:08:41)
|
|
“今年12月11日我就满50岁到退休年龄了,还有59天。”提到退休,在深圳打工22年的彭小梅没有一丝轻松,反而是焦虑地一天一天倒计时。因为对于她而言,满50岁意味着失业,而且没有任何养老保障。——有请新闻89评论员朱成方
作为第一代的“农民工”,像彭小梅以及比彭小梅更早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进城打工,却根本无法享受“城里正式工人”的基本待遇。等到了要缴“三金”的年代,用他们的话来说, 就是“白干”了几年,十几年了。因为尽管他们背乡离井,来到广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打工,但他们却始终没有被他们为之付出辛苦劳作的城市的认可,他们的印记,始终是“农民工”! 很多人都明白,没有这些“农民工”的辛勤劳作,现在高楼林立,工商业发达的深圳,还只是个荒僻的小渔村。彭小梅们创造了深圳,建设了多少个如同深圳这样的现代化大都市,却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却并没被他们为之献出青春、献出汗水的城市认可。这是值得反思的现实,但我们却不能仅仅停留在反思上,如今,真的应该为他们作一些回报了,我想,这份回报中,理应包括的是,为他们补交缺失的社保养老金,起码应该让他们老有所依!当然,还得从现有法规中给予完善,打好“法规补丁”,让“老民工”们能理直气壮地得到本应得到了养老权益。 我们还能做的是,我们要关注、关心身边每一位新一代的“外来务工人员”,为每一位新城市人留好后路,让教训真正成为历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