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2012年8月24日,阴。玩友五人,结游宋湘故居,领略“广东第一才子”宋湘文才政绩。
宋湘故居,始建于明嘉靖(1522-1566)年间,历代屡有修葺,坐东朝西,背靠矮山,前低后高,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45平方米。主体建筑为悬山式堂屋,三堂二横,中轴对称,夯墙抬梁,土木石结构,白墙灰瓦。故居外有南北横屋,内屋有三堂二厅二廊,北面横屋有房14间,南面横屋有房13间,内堂屋有房28间,前有照墙,外设斗门楼。
我等至斗门楼外,见门楼坐南向北,门楼左右设“石鼓户对”,门额楷书“太史第”,门联“赋梅世第,编竹元家”,此联彰显屋主进士及第、官至编修。跨过门楼,进入院内,为一门坪,以照墙围护,正大门额署“解元”,门联“象贤衍庆,崇德流徽”,进入大门,见大门后门额挂“进士”匾。站立下堂,几可尽览全屋,但见故居厅堂内外,不事雕饰,质朴无华,与民房相差无几,只是堂内厅里多有对联,方显诗文风雅。下堂右厅存放方形“宋芷湾先生像赞”碑刻及“芷湾宋先生之墓”石碑,像赞曰“呜呼先生为国之鹄滇斩蛟汉阳转粟呜呼先生为世之师白华邑露赤棣迎曦草圣诗王旷世希有五岳撑胸更沃以酒飘然巾帻坡老须眉千秋万岁视此刻词”。中堂正墙两面挂宋湘题并书对联“礼乐农桑今之三代,和亲康乐古为一书”。中堂右墙挂有宋湘少时题于家乡安丰寺之山形诗,此诗初看似塔,细看如山,上有八个“山”字镶嵌其上,头角峥嵘,初读不得诗句,细细研读,方知其为宋湘独创之山形诗体,与中国诗词环形体、回形体相媲美,诗中东山为白渡乌罗嶂。全诗八句五十六字,按先左后右,先下后上顺序读句,可得诗句“山外青山路曲弯,高山流水响潺潺。深山百鸟声声叫,路上行人万里难。劝君莫做江湖客,饥寒夜夜在山间。人人说道东山远,我到东山八座山。”缠绕读句,低吟浅唱,仿至深山密林,行走林间小径,景秀水美,路艰且难,流连忘返。上堂设凹式神龛屏风,上端楷书“京兆堂”,左右龙柱各有长联。
宋湘为官清廉,举世闻名。宋湘为官二十六年,清正廉明,兴修水利治水患,捐款种松治荒山,种棉纺纱宋公布,兴学助读倡文风,深得皇帝及百姓称颂。家人修书索钱,宋湘回书曰“子孙与我样,买田做什么?子孙不如我,买田做什么?”,其一生俸禄除寄回300两修缮祖屋外,皆用于乐善好施上。死时两袖清风,家徒四壁,道光皇帝甚为叹息,拨银二万两,以作抚恤,湖广总督池春生派官兵扶柩回乡,初葬梅城教子岌,后迁葬象湖村勾树塘,民国六年梅县政府将宋湘迁葬白渡,解放初期因建白渡粮所再度迁走,一代忠骨留山上,空留墓碑在老屋,听闻政府将建宋湘纪念亭,以告慰先贤。
宋湘工诗,为清代中叶岭南三大诗家之一。《清史列传》曰“粤诗自黎简、冯敏昌后,推湘为巨擘”,可见宋湘诗作地位之高。《新纂云南通志·宋湘传》曰宋湘“才气豪迈,工书能文,诗尤敏捷,每有所作,落笔立就,时称‘真才子’。历官皆著政绩,而奖掖后进,成就尤多。至今士林传其遗事,以为美谈。”宋湘诗作有《不易居斋集》、《丰湖漫草》《丰湖续草》、《燕台剩沈》、《南行草》、《楚艘吟》、《红杏山房试贴诗》、《红杏山房试诗第初集》、《汉书摘咏》、《后汉书摘咏》各一卷,《滇蹄集》三卷,共收诗九百余首,合称《红杏山房集》;另后人收集《红杏山房集外集》,收诗一百五十首。
宋湘善对,为对联奇才。清嘉庆十年,宋湘在南粤雄关梅岭之驿站墙壁题写“今日之东,明日之西,青山迭迭,绿水悠悠。走不尽楚峡秦关,填不满心潭欲壑。力兮项羽,智兮曹操,乌江赤壁空烦恼!忙什么?请诸君静坐片时,把寸心思前想后,得安闲处且安闲,莫教春秋佳日过。这条路来,那条路去,风尘仆仆,驿站迢迢。带不去白璧黄金,留不住朱颜皓齿。富若石崇,贵若杨素,绿珠红拂终成梦。恨怎的?劝你解下数文,沽一壶猜三度四,遇畅饮时须畅饮,最难风雨故人来。”长联计150字,书尽沧桑世态、苦涩人生。宋湘供职翰林时所撰贺皇帝圣母寿诞联“顺睦康宁雍焉乾德嘉千古;治平熙泰正是隆恩庆万年”,将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代皇帝年号嵌于联中,善颂善祷,兼一笔好字,嘉庆皇帝龙颜大悦,封宋湘为“广东第一才子”。宋湘有千余对联留世,为世人传颂。
参拜宋湘故居,缅怀先贤事迹。宋湘,为客家人之楷模,应广为颂扬!宋湘故居,为客家文物,应加以保护!可建宋湘廉政馆,为廉政教育基地!可建宋湘纪念馆,扬宋湘之文风!(图文/何日胜,其中宋湘书法作品由朱迪光拍摄)
参考路线:从梅州城区东郊月梅嘉应学院出发,沿G205国道往蕉岭方向行约18公里,右转至白渡镇县道S332线,经白渡镇,再行2公里右转,续行1里即至宋湘故居。
注:2012年9月12日《梅州日报》第8版客家版刊登了本篇图文《楼浓红杏雨,溪淡绿杨烟——宋湘故居探幽》
http://mzrb.meizhou.cn/data/20120912/html/8/content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