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管理的一刀切与差别化
以《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为标志,楼市风云十几年,今天刺激明天打压,让楼市摇摇晃晃的走过春夏秋冬。
楼市走不稳关键在调控。最明显的管理措施的效果取决于以什么思维方式对待楼市,是用“一刀切”还是用“差别化”对待市场效果大不同。
一刀切和差别化措施效果很不同。难易也不同。
一刀切的政策是懒汉所为的事情。制定政策的人省心、省力、权威;落实政策人可以不负责任、不问后果。制定政策的基础是:“说行就行,不行也行”。市场的反应是要么盛夏要么严冬,要么腾飞或跨越要么寒冷或硬着陆。市场运行的结果就是畸形发展。对待楼市“全国一盘棋”,今天学欧美、明天学港澳、后天学新加坡,就是“看不起自己”,深入调查市场太辛苦,“拿来”的省心。
2010年出台的政策组合拳,不能说没有威力,好不容易出来了差别化的限购政策,又开始用“一刀切”的办法,试图让房价回归。最典型的是建设部不容许某地“微调”,国域之大城市化建设之繁重,欠发达的地方“微调市场”赶超一线城市无可厚非。如果没有差别化,受伤的不仅仅是房地产市场、还会有更多的连锁反应。
“东方不亮西方亮”本来是我国市场的特点,让全国的房地产市场“同寒冷”,不是天灾是人祸。是一刀切的管理思维、一边倒的舆论惹的祸。
楼市的很多现象来自“一刀切”,与一刀切密切相关的市场现象还很多。如房价大涨大跌、楼市的畸形、市场爆冷暴热等等。
差别化的管理是勤快人所为的事业。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市场管理是科学的管理。我们的房地产市场有一二三线城市,用一刀切的办法调控,受伤的多、冤死的多;在有市场框架的前提下,用差别化措施调控房地产市场,是正确的选择。
多变的多样的市场,永不变的方式管理怎么能凑效?多变的、多样的市场没有动态的“微调”措施是不可想象的。
期待决策层多采取差别化措施调控房地产市场,少点一刀切的省心省劲危害大的方式管理大国域的市场。期待舆论反映市场多层次、多渠道的供需市况。别再一窝蜂的干事,那样做事的苦头我们经过的还少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