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记启蒙老师音容
今天,是教师节,静思之时想起了我的启蒙老师----张国举。
文革前在北京某矿区上小学。从入学到小学毕业都是张老师教我们语文、算术并做我们班的班主任。
四十年前的学校教育和现在比不可想象。那时候我们学校是平房,没有现在那么白白的涂料装饰,灯光很暗。操场是土操场,石头垒起的一米多高院墙围挡学校的大院。教室除了涂抹墨汁的木制黑板、小小的课桌课椅,与现在比可以说是“家徒四壁”。
我上学的第一天蒙蒙懵懂,看到学校“大院”、“大院墙”,感到很高兴,记得入学考试很简单,考积木的形状、积木的颜色,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入学的智力测验。
第一个接触的就是张老师。张老师是师范学校毕业的高材生,高高的个子,温温的性格,慢慢的语调,在我看来不是很可怕。其实我还不懂什么害怕不害怕。
四十年前我居住的矿区与农村相连,很多爷爷奶奶、大爷大妈几乎都是“文盲”,可想我们的启蒙教育起点之低了。
张老师从教我们怎么坐着,怎么起立,怎么听讲,听见摇铃上课下课等等,现在看来我比现代孩子起码傻5年!
论学习那是更傻,不会拿笔老师一个一个教,写1写的歪歪的,记得学习语文第一课是认字,先学"日、月、水、火、山、石、田、土"。我们有个同学怎么也划不直1,写的字也总是跑出“田字格”,面对我们这些“傻孩子”,张老师使用了很多招数,“罚站”、“打手板”就是不见效,想起这些情景真感觉那时的启蒙老师很是辛苦。
记得二年级文革开始,学校“踢开老师闹革命”,有一天老师告诉我们放长假了,告诉我们“不要出门乱跑”、不要忘记学过的东西。我们疯跑一年后回到学校,桌椅板凳都没有了,玻璃砸了,每个同学自带板凳上学,张老师依然教我们语文数学.....并伴随我们到了六年级。
记得六年里只见老师发过一次脾气,我们几个同学在课间操的时候,赶上自由活动,我们趁机“爬山',爬到山顶时,上课铃响了,跑回来已经晚了半节课。老师瞪着我们大发脾气,罚我们几个同学站在太阳地晒了一节课,一节课下来,我们被晒得大汗淋淋。就是那次体罚,我有了时间观念。现在看老师罚站也是很有必要的一种教育手段。
......。
不回忆了!
六年的小学有很多很多难忘记的情景,现在孩子的启蒙教育在娘胎就开始了,幼儿班就已经教育正规化了。而我们的启蒙则是从一年级张老师教我们开始,张老师让我们学到了知识,也懂得很多行为常识。
可惜20年前张老师当校长的时候,到城区办事遇到车祸离开了我们,教师节我深深的怀念他。他的音容笑貌已经深深、深深的刻在了脑海。
感谢张老师启蒙,感念张老师点点滴滴的教育,张老师还活在我的心中,祝老师在天堂过好每一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