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买房切记:“冲动是魔鬼”

(2009-05-12 08:21:12)
标签:

房产

土地使用

住房

生活习惯

买房人

房价

随笔/感悟

生活

分类: 房地产、经济和社会之事

               买房切记:“冲动是魔鬼”

 

    不知什么时候,什么人说过:“冲动是魔鬼”。站在开发商的角度把急于购房的群体称为“刚性需求”,站在购房人的角度,急需住房和购房的群体为“刚性”。急需住房和购房不可怕,可怕的是急需住房和购房的人冲动购房。

    买房的决定是个漫长“论证”、权衡过程,即使到了马上付款买的时候,也需要再“论证”、再权衡。现在舆论对房市“回暖”开始渲染,这是必须的前奏,但是买房的决定不可焦虑和冲动。

    买房人购买房产,某种意义上说是购买未来。买房人由于不能像购买日用品那样反复积累购买经验,很多人一生也许只购买一次或有数的几次房产,因此,买房技巧和程序只有社会管理部门给予制定,如果开发商的忽悠引发冲动购房,有可能带来诸多遗憾。

   买房起码有几个方面的理性思考:

   一.根据未来2--5年的家庭或个人住房需求做评估。

    家庭收入是评估的基础。

    一是考虑预期收入是否有变动;

    二是家庭成员分居的需要强度,是否有结婚、入学、生育、工作等重大人生变动;

    三是考虑收入以外是否有能力通过融资获得资金支撑,是否有偿还能力。

    四是考虑是否有改善住房的预期。

 二.根据市场环境超前确定购买时机。

   买房不像购日用商品万万不可冲动、不可临时动议。

   一是住房是不动产,购买时需要动脑子反复权衡,尽量周全比较不同地理位置的环境优劣。

   二是看重的房产需要倾大笔资财而且需要几年甚至一生来维护。

   三是所购房产支撑你人生的劳作、休憩、生育、教育、娱乐、社交、养老和投资活动。

   四是所购房产所面临的生活质量改变、理财方式变化都要自己“扛”。

   五是市场变化打乱你的不周密计划时,往往引发购房焦虑症。

三.理性对待购房时机。

   购房需要决断,不像购买日用商品那样“总有一款适合你”。

   一是理财要超前,就多数人来讲,收入的积累赶不上房价上涨这是恒定式。攒够钱再买房这种理财方式不适合市场的规律,尤其不适合购住宅商品房。

  二是商品房具有地理位置的“独一”性,开发商需要选址盖房,购房人也需要提前关注心中居住的“地方”。

  三是建筑商建房有周期、开发商卖房有规律、购房人要与其合拍。

  四是至少选择两个以上房产进行比较,当各种条件成熟要进行决断。

  五是不为媒体渲染、朋友推荐、营销商鼓动焦虑。

四.反复论证所购房产的优劣条件

    一是看地址,是否适合你生活习惯的最大宽容度。比如环境的噪音、绿化、水、电、暖、汽和物业费用等等。

    二是看产权,是否适合你的投资偏好和工作便利程度。按商品房笼统的说,房产有适宜居住消费功能的土地使用年限为70年产权,有适合投资与居住功能的土地使用年限为50年产权,还有适宜投资、经营、临时居住的土地使用年限为40年产权.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还有不同舒适度的房产。

   三是看管理,是否能满足你的日常生活、工作需要。不但有物业管理的有偿服务,还要有完善的公共管理服务。

   四是看风土人情,是否提高自己的幸福感。就居住环境来说,远离市区、靠近市区、处在闹市不同环境生活习惯是不同的。环境造就人、影响人、给人提供不同的生活质量。生活在适合自己性情的地方能够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五是看房产格局,是否符合自己的生活习惯。这是购房的落脚点。住房是否“通透”;格局是否温馨、是否宽敞明亮;朝向是否适宜、室内布局是否合理等等。

   总之,从购房人的角度来说,因素分析最重要,经过理性分析才可决定是否买房、什么时机买房、买什么房。买房一定要放弃“羊群效应”,随大流万万不可。现在很多人大喊房价涨落其实这不是主要关键因素,至于什么时间买房也不是开发商说了算。买房欲望也不是一个月或者“黄金季节”一段时间的“八卦”时间促成的。营销商千万不要认为刺激购房人就能营造购买潮、也不会因为媒体渲染某时某刻房市就真的大涨大跌,购房人千万记住:“冲动是魔鬼”,买房定后悔,买房的时机一定自己掌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