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心中高耸的青松
一个人一生的心中可能有无数难忘的景象,在我的心中不忘的就是我家山上的大青松。一棵,只有一棵!从6岁看到了19
岁,除此以外我没有见过那么大那么粗的松树了。
我家曾经安居在千年古道旁,我天天看着她,成了我心中须臾不可少的形象,十几年的人生岁月,那千年沧桑留下的千年松树一直影响着我。据说,那条古道繁华喧闹了上千年,古代战马的厮杀,运茶、贩马、输粮草、买卖丝绸都在这条古道上发生过,也许历史上的良将名臣、达官贵人甚至皇亲国舅都曾行走过这条千年“国道”上,匈奴侵犯中原、契丹人、蒙古人、满族人统治华夏都在路上留下痕迹,而最使我联想的就是我家对面山顶上的那棵古松树,傲然屹立千年,不管风吹雨打、烈日炎炎、雷霆千遭,也不管严寒冰雪,始终不改那令人景仰的高大形象!
童年我不知道松树有年轮,我只是知道我家山顶上的松树美丽、独特、独有。在我的眼里充满了好奇和疑惑。我时时问老爷爷们,为什么哪都没有松树唯独我家对面山上有一棵?为什么种在那里?什么人栽?什么人养?很老很老的爷爷们只是说,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这一棵,就是这样子。谁也不知道什么年代栽,生长了多少年。
我上学了,松树依然是我的最爱。那个年代盛行八个样板戏,而正是《沙家浜》中的唱词,使我找到了最最合适的答案,我记得歌词是:“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挺然屹立傲苍穹。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烈日喷炎晒不死,严寒冰雪郁郁葱葱。那青松逢灾受难,经磨历劫,伤痕累累,瘢迹重重,更显得枝如铁,干如铜,蓬勃旺盛,倔强峥嵘。崇高品德人称颂,......”那个时候,我虽然不知道泰山的松树是什么样子,但是,我坚信了眼前的青松,就是歌词唱的那个样子,大风大雨的时候我要看看她,雷鸣电闪的时候我要看看她,酷暑严寒我还是不由自主的看看她,几年下来,你还真别说,歌词说的还真不错,我更觉得我眼前的那高耸入云的松树更显得可爱!
当我又大一点的时候,我和同学们开始有亲近松树的欲望了。记得,炎热的夏天,我和我们班的“红小兵”们到山顶的松树下过“组织活动”,来到大树下,我被松树的高大惊呆了,那个松树十多米高,树颈要十几个孩子拉手合抱,我真正理解了“大树下面好乘凉”,感受到了什么是“树大招风”,看到树上鸟儿戚戚,喜鹊窝和各种鸟巢搭建在大树的枝枝桠桠上,知道了“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大树太能承载了,大树太有魅力了!我惊喜的看到了歌词唱的“枝如铁,干如铜,蓬勃旺盛,倔强峥嵘。”的松树风骨!笔直的松树展现着与很多树木的不同之处,正直、朴素、坚强,松树的叶子象针一样,一簇簇向外伸张着,尖锐有力的针叶好象一种精神支撑。松树的果实是一个椭圆形的,分成一层层的花瓣,松子深深的躲藏在里面,显示着不同一般的特点。
后来,我走向社会离开了大山下的家,那松树的身影一直在我心中。每每故地重游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的抬头仰望那棵看着我长大的青松,很多老爷爷故去了,很多孩童好友头发花白了,很多后生长大了,很多小生命出世了,那棵青松依然风采依旧。我不是精通历史者,但是,我知道那棵松树在那个山村非常耀眼,犹如那个家、那个矿山的精神支柱,千百年来环境剧变了,但是高山上的那棵树还是那棵树,面貌如初。最近,我回到那个地方又有了新的感想,松树往北是条山沟,有条山道。松树往南也是条山沟,也有条山道。大树正东就是一个大大的平台,住着近千户人家,莫非村民是商人的后代?莫非那里的人们是军营中将士的后人?莫非那棵树在诉说历史?要不就是当年为路人栽种的路标?或者是什么庆典之树?
看着高耸的松树,百思不得解其疑问,心潮澎湃的松树性格,独特的生长环境,让我深深的记住了那棵影响了我人生的青松!
还有很多关于赞美青松的词语,比如,人们欣赏松树春天不与百花争奇斗艳,夏天不比绿丛之中谁翠谁绿,秋天不比果实谁大谁小谁受欢迎,冬天也不改变自己身装,难怪青松被人们千百年咏唱!
我不想再引申古人说了些什么“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等等的话题了。我只想说,我爱我心中高耸的青松!
我的一组博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