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加息没有惊吓着参与房地产市场的人们
加息,对于房贷族来说,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可是。2007年银行的加息,显然没有拴住房价这匹难以控制的野马,也没有放缓人们建房、买房的速度。几天之内卖完一懂楼房现象依然发生,几个月内一栋栋楼宇崛起的景象比比皆是。加息到底抑制了了谁?
看看四次加息的力度,也能悟出管理层的苦心。
第一次:2007年3月18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
第二次:2007年5月19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
第三次:2007年7月20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第四次:2007年8月22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
.
如此密度的措施出台,不能说没有力度。但是,似乎房地产供需双方都没有理会加息的意图。房价还在涨。应该说,房地产业是一个资金比较密集的行业,持续的多次加息,必然会使房地产行业内发生一系列的微妙改变。但是,很遗憾并且奇怪的是,实际的结果好想并没有给加息一个预期的答复。
常理来说,在居民购买力跟不上房价上涨的情况下,房地产业必定会调整价格策略,房价会有一定的下浮或滞涨。但是,在银行不采取收紧房贷闸门的措施之前,居民虚高的购买力恐怕也不会善罢甘休。政府没有批量廉价房源干预市场,引导低收入转移、分流购房需求之时,我想房价降下来是不可思议的。
加息为什么不会抑制房价?我认为,增加利息等于增加了居民的支出负担,抑制了其它的消费品的购买力,而对于居民购置房产这项有益于子孙后代的生活必需品来说,无疑收效甚微。加息以后,在房产市场显然出现超常的通胀,而在其他消费市场上微弱的通货紧缩信号也在不断出现。消费资金被房贷扯拉到房产销费上了,同时,房产投资者和投机者成了虚高房价的最大受益者,资本快速地流向房产投资者和投机者囊中。如果不加以科学的调控,今后一段时间有可能在其他消费市场上出现通货紧缩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居民将背上还贷和住房消费双重负担,如果政府推出物业税居民的负担更加可想而知。
种种社会迹象还表明,投机意义上的“热钱”进入房地产市场,挑逗了房价戏曲般的上涨。“热钱”虽然与真正的房地产投资资本相比是微弱的,但是,它对房价的挑逗作用不容忽视。房地产市场上有“热钱”过度、过快、过多的穿梭,必然会使已经过热的房地产市场亢奋、骚动,必然对参与市场的各方心理产生影响。
资源紧缺也刺激了各个环节的需求成本,如果综合考虑各个环节的供给状况,房产的综合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参与房价上涨的因素大体有:土地供应者、地产开发商、房产开发商、材料供应者(包括钢材、水泥、木材、石料、装修材料等)、生产工具提供者(各种设备、运输工具、租赁商)、材料加工者、水电气经营者、建筑工人、物业管理者、资金提供者(银行、投资商、股东)、房产销售、广告商、权力部门、税务部门、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媒体鼓动者……。这些参与者都希望在这个市场上争抢到一杯羹。而最终提供和满足所有参与者的需求的购房人,成了众矢之的,如果购房价格不能足够高,难以维系市场地快速膨胀。再说,银行、房产商都希望怂恿购房人多贷款、买大房、交更多物业费、付更多利息。由此看来,加息到底能影响房价几何?还需要专家论证。
就北京房地产市场来讲,还有一种现象,也填加了房价上涨的理由。2008年北京奥运会越来越近了,很多房地产开发商早已经开始炒作“奥运概念”,北京的房价也随之不断上涨。与此同时,市场也不断传闻,2008年奥运会结束之后,北京的房价要下跌。有人通过1988年韩国奥运会后,汉城房地产一直增长的事例比较论证后声称:北京房地产在2008年奥运会后有很大可能还会保持一种高速增长,高速增长必然引发新的一轮房价上涨。还有人通过对目前市场分析声称,今后房价将进入盘整期,盘整期就是房价不跌价也不涨价。各个方面都设法挖空心思寻找房价要降的理由,似乎还不能说服社会,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迹象。但是,诸如很多说法,足可以证明,房地产市场的关注度极大,房价是涨是落的一场博弈真的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了,多数人们的心理预期也恍恍惚的认为房价真的该降温了。
银行的四次加息动作,既没有伤及房地产市场、也没有抑制购房者的购买欲望。我觉得,不过是管理者在特定的时间摆了个特定的姿势而已。并没有惊吓了房地产市场上所有的参与者。房价还会继续上涨,房地产市场依然还会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