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08.08奥运会倒计时庆祝活动惊现家乡的太平鼓
昨天,晚上精彩靓丽的庆典活动,令人振奋。迎奥运的喜庆心情是中国人的最美好的祝愿。
在庆典庆典上,我惊喜发现我家乡的太平鼓表演.京西太平鼓。受河北太平鼓的直接影响。是流行于京西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从前,击打太平鼓象征着“太平安乐”旧历腊月初一至来年二月初二北京地区,主要是门头沟、房山、石景山等地流行的京西太平鼓,基本是一种来自满族妇女歌舞的女子集体舞。以前,这种舞没有男人跟着掺合。男子打太平鼓,始于二十世纪初,是近百年来,才兴起的。
太平鼓是河北一带民间送年的一种舞蹈活动,一般每队八人或十二人,也有二十人者,表演者均为妇女,手执羯鼓(以高丽纸糊的单片鼓)鼓柄挂以铜环,用藤条作鞭,随走随打,遂打随摇,有严格的舞步和队形。有大搧鼓,小搧鼓、转鼓、摇头跪、穿胡同、追鼓、圆鼓、斗公鸡、拉抽屉等队形变化,口中还唱曲,名为“太平鼓”。太平鼓是一种有柄,有环的单面鼓,圆形,鼓面是用羊皮或牛皮纸做的,鼓边上配几个红色绒球,鼓柄下端拴几个闪亮的小铁环。耍鼓时,左手持鼓,右手持鼓槌,边打边舞。
太平鼓自明代起在北京流传,清初,京城内外太平鼓极为盛行。清末,太平鼓传入门头沟地区。历史上门头沟很多村落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几乎都会击打太平鼓,清代宫廷中旧历除夕也要击打太平鼓,取其“太平”之意,所以北京也称太平鼓为“迎年鼓”。太平鼓在每年的腊月和正月最为活跃,在当地的岁时民俗活动中很吸引人,百姓们击打太平鼓更是对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期盼。打太平鼓不仅可以烘托节日气氛,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折射出北京地区的节庆习俗。
太平鼓具有一套完整的民间肢体语言,如:因过去妇女缠足形成的韵律特征“扭劲”、“颤劲”,男性舞者特有的“劲”、“艮劲”,以及你追我赶、男追女逐的情趣。在耍鼓、步伐、队形变化方面均体现出了中国传统审美理念,这些都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作为这一舞蹈品种的标志性舞具——太平鼓,从制作工艺到与舞蹈动作的有机结合,已经超脱了作为乐器音响载体的单纯功能,而成为这一地区具有强烈地域文化象征的器物,是当地老百姓文化认同的标志。
盛事太平,太平鼓必定得到中国和世界的喜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