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流逝
难忘军旅情怀(之二)
飞鹰
接受训练
体验军旅生活
新兵训练是成为合格军人第一道门槛。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聚集到部队,必须首先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我们也是如此。
到了后勤部大院,领兵的首长们马上把北京新兵组编多个临时班排有序进行休整。
北京的新兵有八十八名,这些人都是从学校直接选拔入伍的学生兵。其中,我们区有六十八名男兵,北京CY区有四名男兵,还有十六位北京女兵,女兵们比我们早到一步。我们这些“北京兵”是在基地后勤部接受训练的“先头部队”。
休整了十几天,山东、河北、四川的新兵陆续赶到后勤部大院和汽车运输营,新兵全部到位后,八十八名北京新兵重新安排到三个新兵连,开始接受严格的训练。
根据安排一小部分北京兵分到新兵一连。我们这个连在后勤部大院原地接受训练。一连共有一百三十一名官兵,其中十九位班以上军政训练的干部,一百一十二名新战士。重新组编后,十六位北京女兵分成两个班,还有一个由北京男兵组成的班,我和同窗好友苏卫国唯独分到了的四班。其余各班的战友来自山东、河北和四川。一个朝夕相处的团队就这样成立了。
第一次班务会上,班长简要介绍了新兵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和部队基本情况,然后班长非常严肃、认真地对我们提出要求:“穿上军装就是军人了,军人不能等同于普通老百姓,不管以前在家乡是学生还是工人农民,在部队就是军人,军人就要服从部队命令,听从指挥。老百姓转变为军人,不光穿上军装就是军人,还必须把老百姓生活方式抛到脑后,把部队当成自己的家。”,班长还告诉我们“接受严格的训练,这只是从普通老百姓转变为军人的第一步!”
紧张的新兵训练拉开了序幕。先是学习整理内务,要求把被子和大衣叠成方块形状,对我们这些刚刚离开家乡的愣头小子来说,笨手笨脚,看似简单事情,做起来很难。还有学唱军歌、练习军姿、学习《内务条令》、《队列条令》、《纪律条令》。每天晚上安排学习政治理论,看电影、写家信、开班务会、过团组织生活……,陌生而又新鲜的军营生活,安排得好不紧张!
日常生活中既欢快又紧凑。连每天到伙房就餐都有严格规定,每次先要由班长集合列队,排长再点名。从营房到食堂不过几百米路,还要在行进中喊上几次“一二三四”的口号,到伙房前要唱一首平常学的军旅歌曲,俗称“饭前一支歌”。比如《我是一个兵》、《团结就是力量》、《打靶归来》等等。唱了歌,以班为单位在操场围成一圈,听到坐下的口令后迅速席地而坐开饭;吃饭时不能说话,碗筷不能出声。刚到的那几天吃完中午饭,还要回营房抓紧练习整理内务,一步一步的学习怎么样叠被子、叠大衣、还要抽时间背诵军队条令等等。后来想,对于一个军人来说,整理内务是最简单的科目,可对我们这些新兵来说练起来还是需要功夫的,再加上学习、训练,每一天紧紧张张,忙忙碌碌,几乎没有想家的时间。
新兵生活还有一项,就是每天各班都要轮流抽人去炊事班帮忙,帮厨的人吃饭要迅速,然后还要去打扫卫生,工具有限,晚到就抢不着了。要入党又有提干打算的同志这时就像打仗一样去争先恐后抢工具干活,这是初到部队积极争取表现的最好时机呀!
平时除了训练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勤快更是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记得来自山东省东平县的一位姓伍的战友,每天吹起床号之前,已经把大院清扫的干干净净,弟兄们起床的时候,他已经开始整理内务了,让我好不羡慕。
学习军礼、练习军姿、练出军人的气质是新兵训练的基础课。什么场合行什么礼《条例》里规定得很清楚,例如,见面要向首长敬礼然后首长回礼、交接岗时互相敬礼,初次见面互相敬礼,握手时首长要先伸手,还有举手礼、注目礼、立正礼、持枪礼等等。初到部队,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即新鲜又不适应,很多规矩能让新兵们认认真真地学习一阵子呢。比如,首长到宿舍,你得起立敬礼,在床上休息的要立正等等。还有到连部要喊报告,进办公室要首先向最高首长敬礼说明来意,然后再向有关首长汇报事务。就说学军礼这一项,开始那几天很多人都不习惯,甚至是躺在被子里取暖,或者睡觉前躺在床上,都起立敬礼,闹了很多笑话。在新兵连的时候,正是山区寒冷的时候,有些新兵为了表现学习训练成果,首长到了营房,有些新兵战士穿着一身衬衣衬裤冷嗖嗖的也得站在床上,还傻兮兮的立正敬礼,就怕学军礼这个科目学得不到位不像军人。
军人坐有坐姿,站有站相,行动整齐,动作一致,这是作为军人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开始几天,练习起立坐下、坐下起立、立坐坐立、坐立立坐,成为一道兵营里的风景。冷不丁连长和指导员还要考考我们,那个严格劲儿,别提让我们多紧张了,我和我们这些散漫惯了的学生兵在新兵连着实地磨砺了一把。
排队、唱歌是军营里的一景。点名要排队,吃饭前要排队,看电影也要排队,休息时候外出,三人同行要列队、两人走路要并行,连队开会不但要列队进入会场,就坐以后还要唱一首歌。说起唱歌,动听不动听不要紧,关键要响亮,喊的越高越好,就是要充分体现男人们的阳刚之气。
拉歌是反映连队精神面目的一个特有形式,各连队统一活动都要进行拉歌比赛,比如看电影、看文艺演出、开会等等。到了礼堂,大家要听口令同时坐下,动作不一致还要重来,坐好以后,各连队开始拉歌。歌声此起彼伏,场面十分活跃,热闹一番以后,时间一到战士们马上静静地看电影、看文艺演出、开会……,至今这些动静十分鲜明的场景难以忘记。
晚点名是部队的老规矩。在新兵连每周至少进行三次点名,通常都是全连列队进行清点人数,每次都要“一、二、三、四、五、六、七……”依次快速报数。周末和节假日必须集合点名,连长按照名册点名,没到者由班长回答未到原因;副指导员还要进行生活讲评;指导员要宣布次日训练计划等等。
新兵连还有很多趣事,很多新鲜事……举不胜举,数不胜数。从起居到军训,从开饭到执勤,从请假到警备,还有称呼和举止,日常制度和规则,军人职责和军容风纪等等都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这些都是一个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人难以理解的。其实,成为一个合格的军人是要经过整个服役期的磨练呢,包括坚韧性格的锻炼、体能的摔打、军心凝聚力的培养,还有军人豪爽与细腻的做事风格和风度的形成等等,都需要在部队不断的培养和熏陶。
队列训练
显示“军花”风采
要说队列训练这可是军人的必修课。上好这一课就不能不提我们那些女兵战友了。
天蒙蒙亮,只要起床的号声一吹响,我们这些新兵就要立即起床,除了出公差人员、勤务人员和伤病员外,其他人员十分钟之内必须到操场参加早操训练。连长嘛,总是第一个等着战士们到操场集合出操。从出操开始都晚上回到营房休息,每天的训练,女兵们总是很难忘怀的训练焦点。
女兵点缀了新兵营的生活,她们的表现对大多数男兵来说是个刺激和鼓舞。记得出操时女兵们排在队列的后面,行进时如果前后之间距离稍大一点的话,或者左转右转的时候,首尾总能看到女兵们的身姿。排在队伍后面的那些女兵总是小伙子们,不断用眼光扫描的目标,好像永远也跑不出我们的视线。以班为单位训练时,无论练原地左转右转后转,练正步、齐步,练习走方阵队伍,还是练习射击瞄准,无论紧急集合还是训练,女兵们都是各班的标兵。她们常常受到连首长的表扬和照顾。毕竟是朝夕相处的战友,平时打水、打饭、买东西,我们男兵也总是谦让她们,其实也应该本能的这么做,用现在的话说“女士优先”嘛。
什么是“军花”?只有和她们一起训练才体会军花的真正含义。其实她们就是我们训练的一面镜子。当然那个时代,看着她们身着一身绿军装所透出的那诱人气质,只能暗中欣赏,既使平时再顽皮的小伙子只要和她们在一起说话也拘束,做事也笨手笨脚了,甚至和她们说话都脸红。训练中不管是投弹射击、队列训练、拉歌比赛,她们的表现为兵营增添了许多风采,也给男兵们很多鼓舞。训练过程中,连长还特意抽出女兵到其他班当“教练”,连长这一招很见效,只要她们站在队列前做示范,小伙子们争先表现谁也不甘落后,走起队列甩开双臂又整齐又有生气。小伙子们的各种军事动作也很快规范起来。当然,紧张严肃的训练也不会有时间想别的什么,军旅生活之中、阳刚之气的氛围中和这些女兵一起摸爬滚打,一起战斗生活,增添了很多生气,我们这些男兵也多一份幸运吧!
紧急集合
锤炼军人意志
紧急集合在新兵训练中是最难忘的军训科目。军训开始,班长重点强调的就是做好紧急集合训练的思想准备,这是考验新兵迅速集结能力的必修课。
新兵连的军训是军旅生涯中最艰苦的,走正步、站军姿,每天回到营房只要躺在床上,不出十分钟准能听到鼾声。可是,没有经过紧急集合训练之前,谁都担心半夜紧急集合时起不来,大家不敢有一点麻痹,不敢睡囫囵觉。白天训练,晚上睡觉,日复一日渡过紧张、枯燥、辛苦、警觉的训练时光,连着几个星期没有听到紧急集合的哨声……。
大家虽然有心理准备,都知道从起床到集合有严格的时间要求,无论什么原因都要迅速到达集合地点,如果迟到了,那是很难堪的事情。但毕竟第一次紧急集合,听到紧急集合的哨子很紧张很慌乱。
记得,四月二十四日半夜两点多钟,真的响起了急促的集合哨声。哨子急促地吹过,漆黑的营房里,我们迅速起床按照要求武装自己。慌乱之中起床就没了章法,差错也出来了,有的人穿错衣服、有的打错背包,有的打背包扯着别人的背包带,还有的找不着水壶、忘记拿毛巾,不管什么状况出现不敢出声、不敢笑。跑出营房的战友一边系衣服口子,一边扎腰带,还有没打好背包的,没戴好帽子的,还有没穿袜子的。夜深人静,我们迅速集结列队,低声快速报数以后,连长命令:“接上级指示,今晚栾川某山地发现特务,命令我们迅速实施抓捕”。
“出发”口令一下,我们向十余里外的县城方向紧急行军。走小路、穿树林,过河沟,没有嬉笑,没有说话声音,队伍里只有命令轻声又快速地传下来,一路快速奔跑,一路不断传达着首长的口令,一会儿“注意跟上队伍”一会儿“注意安全”。由于天黑路滑,又不熟悉脚下的道路,在过河沟时,有好几个人相继踩到溪水里。演习的路上还出了很多“洋相”,有的背包散了用手抱着,有的跑起来捆在背包外面的被角忽闪忽闪的,有的错着眼扣着上衣扣子,还有的把背包后面的鞋子跑丢了。
寒冷的夜晚,考验着队伍中的每位新兵。
警报解除了,慌忙的集合,快速的出发,新兵们真是洋相百出!
回到营房,再看我们这支队伍像没有整训过的游击队,像打了败仗的一队人马。
连长对这次紧急集合做了简短总结,当说到这次紧急集合发生的故事和表现时,弟兄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能把人笑的肚子疼。收容人员在队伍后面捡了背包上掉下来的鞋子、毛巾等随身物品谁都不好意思去领。强烈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此时接受了严峻的考验……。
在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紧急集合的时候,大家吸取了第一次集合的教训,再也没有“洋相”了。每次睡觉前把衣服、水壶、毛巾、鞋子等严格按照要求顺序放好。谁也不敢忽略起床时每一个动作细节的练习。为了加快速度,反复练习打背包,练习最快穿衣服的方法,练习怎么起床、怎么穿裤子、什么时候系裤带、什么时候扣上衣扣子,怎么打背包最快等等。这些训练,使我们的生活作风和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后的紧急集合大家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操场,完全符合部队快速反应、快速出击的军事要求了。
训练结束 感受大熔炉
新兵连的训练生活恐怕是军旅生活中过的最快的一段时间。
两个半月,我们完成了所有训练科目,训练合格的新兵们分到几个汽车运输营,还有工厂、医院、机关和农场。
战友们分别的那一天,我们班朝夕相处的十几条男子汉抱头痛哭,难舍难分,一向老练、训练时不苟言笑的班长,看到自己训练的战友就要分到各个连队,也不禁泪如泉涌。
我和北京的同学苏WG,山东战友郑YS、王XH、陈ZQ分到了在武汉的部队农场。新兵训练结束那天,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曾经留下汗水的后勤部大院,离开新兵一连的战友们,还要远离大部队继续南下武汉到新岗位去战斗……。
在我看来,一个经过艰苦训练摔打成整齐划一的团队,在分别的时候,实在是一种情感的撕裂或者说是磨砺,让人痛得撕心裂肺。体味过这份真情真爱的我,是三十年来珍藏的最厚重的一笔享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多少年来,我无法忘记新兵连的生活,它是我走向合格军人的第一步。我时常在想,做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男子汉呢?正是新兵连热血沸腾的生活让我越来越感悟到:不向艰难困苦低头,坚持到底就是真正的男子汉!没有什么人不经风雨就能随随便便成功!
新兵连的生活和训练为我今后的军旅生活打下良好基础,我们这些从事导弹基地后勤保障的部队官兵拥有了坚实的军事技能和吃苦耐劳、纪律严明的过硬作风,更为我军强大的现代化导弹基地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平添了一份自豪。
军旅生涯中,新兵连的那段日子是最难忘的岁月,新兵连的生活凝聚了最难忘的战友之情!
两个半月的军训,把我这个没有吃过苦的学生,锻造成一个真正的兵。而且对我今后的人生旅途,是一个良好开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