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

标签:
读书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作者:古典
应该有一个20年的梦想,尽可能大一些、抽象一点。
给自己一个不超过10年的理想,主要以培养和发展核心竞争力为主。
瞄准一个5年内能达到的目标,细分成3年的职业计划。
把你的规划保留下来,每隔一个月看一看,让自己保持进度。
每隔半年停下来回顾你的计划。
对新的机会和趋势永远保持警醒。
五一跟朋友去爬羊台山,边走边聊,她说儿子的考研结果差不多定了。他自己的想法是去波士顿学院,因为大学的专业是会计,他想继续在这个领域深造,不想去读什么金融理论。研究生毕业后可以考一个好一点的MBA,这样既有硕士学历又有实践经验,回来后不愁找不到好工作。我说,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很好啊,哪怕是为了鼓励和肯定他的想法,你都应该赞成。她说,是呀,我也没说啥,只是觉得有点可惜。他们为了保留学位已经在另外两个学校交了押金,其中一个还是著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他还面试了南加州和哥大,不知是何原因,迟迟没有消息,他发邮件去询问,也没有任何答复。其实他有点想去南加州,因为一个好朋友学的是电影编导,毕业后申请到南加州去工作(搞不好是Hollywood吧~),原本已经收到offer,可惜因为Yi情又被取消了资格,准备回国后到横店去跑剧组。我感叹,现在的孩子真幸福啊,能学自己喜欢的专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她说,唉,还不是有家长在背后撑腰嘛,不用为生计发愁,当然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来找工作。嗯,有道理,不过,这正好间接说明了为人父母的进步啊,因为这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关于成功的定义。说明这些父母不再把那一条高考之路当作唯一的人生道路,也不再把哪一个行业热门,哪一种职业“钱”景更好当作判断价值的唯一标准,小范围内可以看作是百花齐放了吧。
作为曾经的新东方教GRE词汇的老师,作者古典给出了自己的定义,成功(success)不是达到了某个节点,而是距离你的目标“越走越近”。我突然想到,按照这种解释,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功,只要你为了任何一个目标不断前进着,我们就是走在了成功的道路上。这些目标可以很高大,也可以很渺小,小到每天读书一小时,每天背诗词一两首,每天背几个单词几个句子,每天锻炼个把钟头,每天精心准备一道菜,每天给爱人、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等等。如能持之以恒,或许若干年后,你出口成诗,你下笔有神,你口语流利,你身材健美,你家庭和谐。瞧,只要你投入身心去做这些微小且具体的事情,就是在朝着你的目标一点点靠近,就是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近”。换一种思维方式,是不是顿时觉得无比轻松豁然开朗,油然生出一股自豪感: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
作者古典学过建筑设计,做过新东方教师,后来改行学心理,致力于职业规划培训师和人生道路设计师的普及和推广,向年轻人传播着他的理念,传递着他的生命价值。通过这样一本他自认为很可能会让他失业的书,把“思维之墙”对我们的限制讲述得淋漓尽致。认真读一读,学一学,看看可以推倒你思维里的哪些墙,让你重获新生。
一、安全感
1、我们凭什么要一毕业就结婚?一结婚就买房?而且还要为之卖出我们的发展与梦想?
2、我们常常看到那些为爱疯狂的人,因为爱人提出分手,他们要死要活。
买房子是为了安全感,离不开一个人也是对失去安全感的恐惧。但是,安全感只能是给出来的,给自己、给别人、给世界,绝不可能从他人身上要回来。你想要在婚姻中得到的东西,你一定要有能力自己给,你越是表现得离不开某人,越是把自己的命运交到某人手里,只会让他对你厌恶更多,因为你越来越是他沉重的负担。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恐惧就是这样一个懦夫,当你触及它的底线,接受事情最坏的结果,然后开始准备和它大干一场的时候,它早就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当你找到内心最深的恐惧,把脸转向它,准备作战,恐惧就会烟消云散。
二、幸福感
1、每一个希望自己幸福的人,都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心智模式。因为心智模式是关于思维的思维、关于智慧的智慧。
2、在今天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我们最大的危险不是外界的压力与竞争,而是我们内心的模式,这些模式决定我们看到些什么、感受些什么,如何思考以及最终成为怎么样的人。
3、深究心态的背后,我们能看到两者关于世界的假设不同:谁该为自己的幸福负主要责任?虽然我们不能改变我们的过去,我们却能改变对于过去的看法。
所有的爱,从爱你自己开始,然后爱才会从内心满溢出来,流向那些没有爱的地方,变成对这个世界痛入骨髓的“悲”。
三、成功
1、成功永远是小概率事件,绝不可能人人都成功,成功学不能学。
2、坚持不等于成功,坚持只是成功的必要工具之一。放弃也是成功的必要工具之一。
3、坚持结果,放弃方式。
4、成功,就是越走越近。
5、只有你把成功的定义放在内心,你才能够真正获得可以掌控的幸福,获得那种贯彻始终的幸福生活。你可以安心地靠在窗口看看风景,然后更快上楼。
四、事业
1、尝试总是冒险的,而不尝试是最大的冒险。上天不需要你成功,它只需要你尝试。
2、兴趣是让你好奇的东西,让你觉得可以尝试一下。乐趣会让你在其中获得快乐,也让你可以快乐地进入其中。志趣会让你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价值,让你觉得你可以投入一辈子。用恋爱来打比方,你需要一见钟情很多人,两情相悦一些人,然后才会白头偕老一个人。
3、在进入未知领域的时候,给自己一个不做选择、观察的空间和底线,在这个之前,不要作选择的决定,一旦过了这个底线,就大胆地开始选择。这就是最好的“选择”的模式。
在《警惕职业的艺术照》里,古典老师晒出两张照片,一张是年轻的自己,小墨镜白衬衣,抱着吉他,一脸的青春帅气。另一张是微微发福的身材,大背头大胖脸。还戏称前者是“古典老师的艺术照”,后者是“古典老师的卸妆照”,哈哈,找工作时也要睁大眼睛看到靓丽光鲜背后的真实,别相信完美的东西。
4、一个好的职业规划:






如果生命是旅途,你的眼睛就好像探照灯。你永远只能看到你所在之处的一百米处,一百米开外的地方到底怎么样你并不清楚。你能听到很多传奇和故事,但是无法做确切的计划。在你的视野范围之内,你需要精细的计划;在你听说的范围之内,你需要大方向的规划;而在那些你连听都没听过的地方,你需要的是相信。
五、公平
1、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我们既无法让这个世界永远公平,也找不到一个永远公平的地方。
2、你应该找到那个能让你改变的不公平,然后用你的方式去影响他们。学会如何面对不公平,远远比学会如何评价不公平重要。
3、不公平是我们生命中的契机,是生命提供给我们,让自己和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领导机会。
六、成长
1、“我不能够还他一个童年,如果那样我就会欠他一个成年!”但,这是谁要的成年?!这是谁要的幸福?!
父母为孩子苦心写好一场生命的剧本,仔细打磨,多方求证,打理好所有演出成功所需的明暗规则,只等待孩子戴着面具,上场表演他们写好的剧本,等待他们在看台下的掌声。孩子带着怨气表演,最后无法掩饰内心的难过,摔掉面具罢演。
2、对于那些打着爱的旗号,试图设计你的生命的人来说,你都要坚持如下的心智模式:我爽-你们不爽。因为只有坚持做你喜欢的事情,你才会真正地幸福起来。而父母亲会慢慢发现,他们坚持的只是让你幸福的方式,如果你真的用自己的方式找到幸福,他们也会真正的快乐。
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价值单一、家庭压过自我的世界,坚持自己的想法是一件需要勇气但是绝对值得的事情。
3、什么是成长?那是你内心的一个尺度。你能够感觉到你的成长,你内心知道你会成长为什么样子,就好像一棵橡树籽,无须教导,也会成长为一棵挺拔的橡树。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成长为自己最好的样子,同时我们也拥有关于成长为这个样子所有的资源。
4、让每一个人摆脱固有的成功定义,真正享受作为一个独特的自己的快乐,才能感受到自我实现的快乐。
前一篇:【深圳】从大冲走到深圳湾
后一篇:【深圳】人才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