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庭中的52个正面管教工具》

(2020-04-18 07:13:08)
标签:

读书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作者:卢丹丹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有关“正面管教”的书籍,不过读下来并不觉得陌生,因为我发现很多正面管教的理论或工具与那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说孩子才肯听》里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接纳孩子的情绪,基于过程的鼓励等等。作者是亲子作家,也是美国正面管教认证讲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她把正面管教的工具融于生活之中,案例都来自于生活,有些是自家两个孩子的成长经历,有些是学员咨询的烦恼,读起来比较轻松也比较有实感,有可借鉴的地方,有可学习的方法,值得一读。


正面管教的理论基础是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个体心理学是一门关于勇气的学科。它让我们不怕犯错,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也让我们不害怕被讨厌,拥有不完美的勇气。正面管教就是用不惩罚、不骄纵的方式养育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与孩子有效沟通。它以相互尊重和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让孩子在学会自我管理的基础上,培养各项能力。这需要父母首先做一个学习者,用耐心、毅力和爱,陪伴孩子成长。


对于我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有两点,一点是对待错误的方式,第二点是鼓励的方式。先来说第一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在错误中成长的孩子了。

对孩子受伤的情感来说,父母的理解是治愈的良药。当孩子被理解时,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对父母的爱就会更深。当他们感觉到深深的接纳与爱时,就更倾向于合作而非对抗,这时再来解决问题,就变得轻松很多。

经过几次讨价还价,我跟子健约定好了他挣“工资”的事项,其中有家务劳动也有读书、写作或者学习成绩。我不强求他负责什么工作,只要他想做,提前说一声,我就满足他的需求。子健最喜欢的一项家务劳动是洗碗,姥爷不能接受,总是想趁机“剥夺”他的劳动资格,要么让姥姥快点去洗,要么直接对我们说,不要让他洗,小孩子洗什么碗啊,学习好就行了。子健当然不想让姥爷阻挡他的“财路”,难免会呛呛几句。我们不便多说,只是笑一笑,简单地回答,让他锻炼锻炼,而且他要挣零花钱。每次我嘱咐他小心一点,然后就撤退了。他一边戴着耳机听着动次打次,一边手舞足蹈洗着锅碗瓢盆,很是享受。刚开始我有点不放心,还在旁边观望,后来洗的次数多了,他已经成为熟练工,不需要我陪了,我也乐得放手。

2月的一天晚饭后,子健要求洗碗,我帮他把碗运送到厨房就离开了。此时的我们挺和谐的,姥爷继续慢悠悠地吃,姥姥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老公下楼散步,子健洗碗,我在刷牙。突然听到子健死命地叫我“妈妈”、“妈妈”,刚开始我不想理他,因为他经常大惊小怪地叫,等我跑去了又说没事,于是我继续慢条斯理地刷着牙,听到他又接连叫了好几声,声音近乎歇斯底里,又听见了他和姥爷的吵闹声,我猜可能是发生什么事了,赶紧放下牙缸跑了过去。原来,子健不小心把爸爸喝酒用的玻璃杯打碎了。这原本是一件极普通的事,谁家洗碗时没有个打破碗或杯子的时候啊,多正常的事啊,碎碎平安嘛。不过,因为没有经验,子健在拿破碎的杯子时,左手食指靠近指甲的地方戳到打破的杯子边缘,割裂了,血流如注。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一边叫我一边四处走,地上到处都是血。最令人讨厌的是,姥爷今天不知道是怎么了,大概是积郁已久的心情突然找到了爆发口,此刻喋喋不休地跟子健吵着架,什么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都拿出来说,更不乏对于子健将来的“诅咒”,子健也绝不是个忍气吞声的主,两个人你来我往,铿铿锵锵,谁都不肯先闭嘴。气得我赶忙制止,连说几次不要说了,不要说了!没人理我,我只好先处理子健的伤口。

子健经常摔跤,家里常备着一些消毒的药水,我从小药箱里拿出碘伏,拉着他来到水池边,先让他用清水冲了冲手,然后准备给他喷药。看着汩汩往外冒血的伤处,不知从何下手,还算镇静的子健接过药瓶说,我自己来吧。我答应一声,又去药箱里拿出了创可贴,准备给他贴上,也不知道是因为慌乱还是因为太久不用了,我半天找不到打开创可贴的要领,又是子健出手撕开包装纸给自己贴上了。忙着这些,他还不忘继续跟姥爷吵架,我硬是把他推回自己的房间。这次的伤口有点深,虽然贴上了,血还是止不住地往下流。想起每次抽完血护士都会说用棉花棒按压五分钟,我去药箱里找到一包棉花球,拿出一个喷上碘伏,让他用这个紧紧压住伤口,换了几次棉花球之后,似乎好一点了。

回到厨房,我开始清理水池里的杯子残渣,姥爷还在嘟嘟囔囔,一会儿批评子健没有礼貌,一会儿批评我不该让他洗碗,又说我不管教他。我耐住性子说,要说也不是现在说的。姥爷不懂,教育孩子有个可教和不可教的时刻,现在他在气头上,情绪这么激烈,怎么可能会听进去你的话,何况还是教训他的话。姥爷气呼呼地说,就是要现在说,现在不说他记不住。我说,你不说他就记住了,他手指流了那么多血,他怎么会记不住,你不要把人都当成傻子。收拾停当,我过去看子健。


子健发泄,姥爷就是想让我死!
我说,不是的,姥爷只是担心你,但不知道怎么表达。
我搂着他,安慰地拍拍他说:刚才害怕了吧。
他蛮不在乎地,不怕,这有啥可怕的。
我说,我有点害怕了,一看到你流血我就心疼。
他说,是我流血,你怕啥啊?
我说,就像《狮子王》里的爸爸对辛巴说的那样,父母都会担心自己的孩子。
他说,如果不是姥爷在那里吵得我心烦,我应该不会受伤的。
我说,刚才你打碎了杯子,割破了手,面对这样的问题时,首先想的应该是怎么解决问题,而不是争论,像你刚才那样跟姥爷大吵大闹,对解决问题有帮助吗?
他想一想说,嗯,似乎没有。
我问他,那你现在知道怎么处理打碎玻璃或者碗这种问题了吗?
他摇头,不知道。
我告诉他,如果打碎东西,切忌慌里慌张地用手去捡,电视里经常演这种小桥段,通常是女主打碎杯子,手一碰上去立刻割破了流血了,像你刚才一样。大块的碎片,最好是戴上手套或者手上包一块布捡起来,小块的就用扫帚扫起来。手割破了,看伤口深浅,如果伤口不深,自己在家常备一些消毒的药品,先清理伤口然后消毒,如果伤口太深,自己处理不了,比如被刀切断了手指的情况,要立即去医院挂急诊。
他点点头,说知道了。
我再次抱抱他,犯错不可怕,小孩子就是在一次次犯错中成长起来的,不过,要吸取教训,我可不希望你的每一次成长都是血淋淋的。
他笑了。

等老公回来,我让他去看看子健的伤口,父子俩都心大,子健已经跟没事人一样地看着平板有说有笑,老公说血已经止住了,没问题了。睡前给他换了一个创可贴,一夜无事。第二天早上准备换创可贴的时候又流了点血,我冲了点淡盐水给他清洗伤口,看到那个“完美的”半月型,我又忍不住心疼(我很怕受伤和见血),子健反过来安慰我,没事,可能是因为撕开创可贴的时候刺激的,应该不用贴了。果然,血很快就止住了。过几天他伤口好了,又要洗碗,悄悄问我,如果姥爷又说不让我洗怎么办?我看着他说,只好假装没听见,你自己多加小心吧。他说,好。有一次他看我洗了很多碗又擦洗了台面和水池后,问我累不累,我说不累。他纳闷,你不累为什么还要我洗呢?我说,我让你洗不是因为我累,而是因为我想让你在没有人可以依靠的时候自己也不觉得害怕。他说,哦。


当我们对孩子表达信任时,孩子会发展出对生活的勇气和对自己的信任。这一点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一个充满自信与勇气的孩子,能够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也能抵抗外界的压力,激发自己的内在潜能。

信任孩子,给他犯错的机会,这是孩子最健康的成长方式。

青春期的孩子是非常矛盾的个体,他们一方面渴望自由独立,不想被束缚,在表面上讨厌被人照顾,假装很坚强;另一方面,他们的内心敏感脆弱,特别渴望爱、渴望被理解。

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是正面管教中一个核心的理念。当家长与孩子产生冲突时,大多数家长的做法是为了赢得与孩子的“战争”,而非赢得孩子的尊重、信任与爱。与孩子进行共赢的合作,与孩子拉近距离、取得信任,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打击与批评只会让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承受与逃避惩罚和责难上去,而父母的理解、支持与帮助,却能让孩子感受被原谅的放松,从而能够专注于错误本身,学习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再来说第二点,以前是在“鸡蛋里挑骨头”,现在是在缺点里找优点。

自从我们俩都读了那本《你是我的荣耀》后,子健时常跟我汇报他的战绩,上钻石了,上星耀几颗星了,还憧憬着他上荣耀榜的那一天。有一次还跟我炫耀,他居然登上了南山区的光荣榜,“82沈梦溪”(我差点又要说成沈石溪了,子健笑我,你动物大王看多了吧,哈哈!)但是,有一天中午子健很生气,抱怨他遇到的全是猪一样的队友,让他连输了好几把,星耀掉了几颗星。他发誓再也不玩了,要删游戏了。我笑,你前几天不是很开心吗,而且说再也不删游戏了,因为你会控制自己了,反正你接下来还是会玩,删来删去的多麻烦。

在以前提到过的那个训练营里,有一天晚间讨论的时候,班班提出让大家说说自己孩子的十大优点。我想了半天才想出一个来,独立自主。的确,不管是在爬山还是自我管理方面,子健都可以称得上是独立的孩子,很有自己的主见。可是别的优点,怎么也想不出来了。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那个小时候哪哪都可爱的孩子,现在真的一无是处了吗?是他变坏了,还是我们的眼光变苛刻了?那天读到这本书中关于鼓励孩子的段落,哪怕是面对最糟糕的情况,你也必须找出孩子的优点来,能做到吗?我开始努力地想,结果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就拿孩子最热衷,家长最头痛的打游戏这件事来说,我竟然想到了许多好处,赶忙跑去拉着子健的手对他说:你小时候跟我说过,你在看电视或者打游戏的时候都能学到很多东西,我发现哦,好像还真是这样的。子健饶有兴趣地听我说。

我:你打游戏有光辉荣耀的时候(上排行榜、星耀五级),也有落入低谷的时候(掉级、连输),简直就像是我们的人生,有时起有时落,有波峰有波谷,荣耀的时候不骄傲,低落的时候不气馁,多么精彩啊。
子:嗯,我是绝对不会放弃的。
我:对呀,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太了不起了!
子:我跟FHT研究发现,这游戏是有胜负率的,它绝对不会让你只赢,也不会让你总输,所以我们决定打几次配比再打几次排位。
我:为了更高的目标,你刻苦训练,从不停歇,你好像是那个世界里的侠客,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去获得成功,这也是很了不起的事呢!你看你爸,玩了这么多年游戏还是单机版的帝国时代,多没追求啊。
子健看着我,点点头,似乎想不到我会这么说。
我继续:而且,你从游戏中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像打篮球一样,打游戏也需要团队精神,难免会碰到猪队友,难免会失败,你们是互相推诿呢,还是发挥合作精神取得胜利?
子:当然是合作得好才能胜利啦。
我:嗯,我好佩服你,我可受不了这刺激。
子:我已经不生气了。
我:你的心态调整得很快,输了不可怕,从头再来就是了。所以心态很重要,我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心态的英文是attitude,按照26个英文字母从A到Z排序,这是唯一一个100分的单词。
子健不明白,说:你咋那么能说呢!
我:哈哈,我想到了这么多,就觉得你很厉害。你喜欢玩游戏,觉得玩游戏是不可缺少的,但是作为学生,我们认为你的学业是必须要做的,所以……
子:我知道,你就是想说,先做重要的事。
我:对啦。

能沟通最重要,周末写作业时,他会告诉我先做哪个,后做哪个,第二天再做哪个,我一律回答,你决定!当他玩了一下午,表示要写作业的时候,我不再批评他磨磨蹭蹭,立即回答,好!

比起“你真聪明”“你真棒”这样泛泛的夸奖,基于事实描述性的鼓励更能引起孩子的好感。这样的鼓励不仅会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且也增加了他内心的力量,让他学会做真实的自己,听从自己的需求,不依赖外在的评价,形成自律的品格,在没有任何人看到或没有惩罚、奖励的情况下,仍然愿意坚持自己的原则,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这才是家长教给孩子最有意义的事情。

真正的爱,是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是睁大眼睛去关注孩子的优点;不是用嘴,而是用心去看见孩子、发现孩子;即使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也能找到孩子值得鼓励的地方。这对于孩子的一生,是多么大的幸运与幸福。

《家庭中的52个正面管教工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