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断舍离》

(2020-04-11 06:59:57)
标签:

杂谈

读书

作者:【日】山下英子

“断舍离”的大名如雷贯耳,前几年很火,不过我一直没读过书,只听说是一本有关家居收纳的书。没读过书不妨碍我用这词儿,去年五一我们去贵州旅游,在海拔2000多米的梵净山老金顶,我发了一个朋友圈,两张照片,一张照片上是我,微笑挥手致意,另一张照片是儿子,正在班会课上发言。标题我就写了仨字——断舍离。有朋友留言,你可真潇洒。无意中我用到了“断舍离”的精髓——无论是对身边的人或事,我们都要学着慢慢放手。也许是我们的放手让子健体会到了自由的快乐,前几天他还跟我说,妈妈,等疫情结束,你就跟老爸出去玩吧,让我自己在家。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终活”,总有离开的那一天,为了大限到来的那一日不至于手忙脚乱,或心有不甘,现在就要开始练习放手,从送走一件物品开始。


什么是断舍离?

“断舍离”是斩”断“物欲、舍”弃“废物、脱”离“执念。断舍离的意义并不仅仅是清理家中的废弃物,还包括精神层面上那些过剩的观念,或是让自己陷入自我否定、自我谴责的消极思维或情感纪念物。只有放手这些东西,才能解放自己、解放人生。

“断舍离”是受到让人放下心中执念的瑜伽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启发而生成的思维方式。它以居所和心灵整理术的形式,提倡将瑜伽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为身边的杂物“减肥”。

“断舍离”主张尽可能地做压缩生活的减法运算,它最大的目的是撼动我们根深蒂固的“物品价值观”,鼓励我们甩掉惰性、采取行动,促进生活和生命的新陈代谢,从而迎来焕然一新的人生。


《断舍离》


断舍离与家居空间

经常有人抱怨家里太窄了,收纳空间太少了,家里的每个角度都塞得满满的,但是需要用的时候又找不到东西,于是又买新的。其实打开衣柜,你会发现有些衣服早已被我们遗忘,许多年都没有穿过一次,但是每一次出门又在哀叹“怎么没有一件合适的衣服呢?”打开橱柜,你会发现充斥了许多点外卖时附赠的一次性餐具,手套、筷子、勺子,还有各种瓶瓶罐罐,破损不堪的杯碟与崭新锃亮的锅碗瓢盆同在一个空间。

为什么不及时清理呢?原来啊,当我们面对“物质”的时候,不是从“这个东西需不需要?”的角度来考虑它的去留,而是下意识地从“这个东西能不能用?”来做判断。拿我们家来说吧,表面看起来干净整洁,我和老妈都比较喜欢收拾,每天扫地拖地,经常擦擦洗洗,卫生状况良好。但是,打开衣柜就不一样了,主卧的衣柜满满当当,绝大部分是我的衣服,老公的所有衣物加起来所占空间大概不到10%。刚开始还不算多,春夏秋冬的衣服都有地方放,不需要挪动。随着居住时间的延长,衣服越积越多,每到换季的时候,我就得倒腾一次。倒腾一次需要爬上爬下费好大劲不说,最难过的是因为粉尘的刺激,不停地打喷嚏,眼泪鼻涕留个没完,知道的这是在收拾衣服呢,不知道的好像受了多大委屈似的。自从开始提倡垃圾分类,别的类别不见得有人费心整理,小区里的衣物回收箱最受欢迎,常常爆满,等不及义工人员定期来把它清空,周围的地上也堆满了家家户户清理出来的旧衣物。现在哪有穿坏的衣服啊,大都是八成新,甚至有些网购的衣服不合适,一次都没穿过。如果都堆在柜子里,只进不出,哪有那么多地方放啊。于是趁着每次倒腾,我也会把很久不穿的衣服精简一下,放到楼下的箱子里。本来有点舍不得,看着哪件都可惜,好不容易下决心清理了,每次还要被老妈说。清理出来的衣服拿出去暂时先放到客厅的鞋柜上,老妈都会说,好好的衣服怎么就不要了呢,多浪费啊,多可惜呀!于是,她再细细挑选一遍,只要是她能穿的,就又捡回去放到她的衣柜里,有些衣服她还得花时间花精力去改,也不嫌费劲。其实他们房间的衣柜也已经超负荷了,我劝她,不穿的衣服就拿出去扔掉。她说,不穿的都是新衣服,好衣服。唉,我们家的传统就是好东西都留着,不好的使劲穿(用),直到把好的放到烂为止。老爸更是“吝啬”,自己从不主动买衣服,你若要帮他买,他会有各种怨言,袜子的脚后跟漏了大洞依然在穿,我扔掉的毛巾他也捡回来继续用,总之一句话,舍不得。我们去参观样板间的时候有这样的体会,总觉得人家那房子怎么那么漂亮,其实想想就是因为“简洁”,差不多面积的房间并不比我们现在居住的大,只是因为摆放的东西少,才不会显得拥挤,才让人有舒服的感觉。曾经有朋友说,现在房价那么高,一平米几万块,如果让一大堆没用的东西占据了很大的空间,这是多大的浪费啊。是时候该做整理了!

“断舍离”注重的是“空间”,而不是“物品”,即以空间为主体核心的思维方式——空间轴。为确保空间的干净整洁,而将物品量尽可能地缩减成最适合的量。在进行取舍时,我们应该挑选出有质量的东西,将物品压缩到能够建立和保持一定社会关系性的量即可,这样才能找回我们曾经失去的健康美丽的空间,才能从最本真的意义上珍惜事物、热爱生活,并不是随意地、不走心地囤东西、扔东西。


《断舍离》


扔东西的方法

在对居所杂物进行断舍离的同时,脑中也要进行断舍离的作业,即进行思想观念的整理。这样可以对我们自身进行“体质改善”,改变我们无法放手,总是囤积货物的毛病。

观念上的断舍离
1、认识现状
2、停止自我否定
3、描绘家的具体构想


《断舍离》


杂物上的断舍离
1、拿出杂物、俯瞰
2、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废品”的东西
3、以自我·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再进行取舍
4、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
5、收纳在杂物最适化之后进行


《断舍离》


收纳指南
1、三分法:把杂物按大、中、小分为三类。
2、7-5-1法:留白“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占7成,“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占5成,“展示性的收纳空间”占1成。
3、1 out 1 in法: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4、one touch法:简化拿取物品的时间,打开门——拿出来(放进去)。
5、自立·自由·自在法:


《断舍离》


为了倒腾起来方便,我买了几个整理箱放在衣柜里,按照季节把自己的衣服分门别类的放进去,这样做了以后我才发现,有些箱子我几乎可以不用动,这说明尽管几年过去了,看起来依然光鲜亮丽的这些衣服我都没有穿过,似乎根本就不需要。如果把它们全部清理掉,收纳空间岂不是大大地有了。可惜,套用一句台词,臣妾做不到啊。这件裙子还很漂亮啊,那件大衣肯定还有机会穿吧,这个包包是新的呢,就这样搁着吧,反正也不占地方。一方面是舍不得,一方面是懒得收拾。读完书后我立即去清理了两大包衣物,让老公放到了楼下,简单说来就是对“现在”的“自己”毫无用处的东西,那些依然漂亮但是已经变色的裙子,那些虽然合身但不再适合这个年龄的穿戴,那些或大或小根本没用的包包,竟然发现一个一直在压箱底的包包,虽然是名品,不知不觉已经损坏,皮子皱了,包底掉了。不再犹豫,果断清理,看着渐渐明朗起来的空间,虽然只是朝着断舍离的方向迈进了一小步,心情也不由得愉快起来。


《断舍离》


有舍才有得

只有不断处理掉那些不需要的东西,才能在这个过程中专注于那些“生活关系度高=喜爱”的物品,从而逐步形成螺旋上升式的人生路线。

去年国庆节前我们出去玩的时候,老妈在五大连池的台阶上跌了一跤,原因说起来有点滑稽,是为了拍小松鼠,一边说话,一边掏手机,没有注意脚下的台阶。我们去岳阳君山岛的时候她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也是在拍照时不小心一只脚踩到坑里去了,只不过这次更严重一点,好几个月才缓过来。我批评她,不是每个地方都非用相机拍下来不可,先拿眼睛看,再用脑子想,自己做个取舍。尤其是现在年纪这么大了,有什么是不能放弃的呢,万一摔坏了不是划不来。她也同意,就是,我以后不拍那么多了,每次拍完回来一看没几张满意的,全都给删了。严格说起来,这也是一种执念吧。时常问问自己,必要吗?有必要吃那么多吗?有必要挣那么多吗?有必要应酬那么多吗?有必要烦恼那么多吗?不如重新整理,从心出发,怡然自得地享受人生。


《断舍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